Promise 是一個 ES6 JavaScript 中的新功能,雖然瀏覽器尚未全部支援,但其實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被非常多人使用,除了知名的 bluebird 套件以外,早在 jQuery 時就已經有人使用了,這篇文章會小小介紹 Promise 在 js 中的應用以及它解決的問題。
- 基本 JavaScript
- callback function 應用
- 基本 jQuery 的 ajax get 用法
相信稍微有寫過幾次 js 的人都知道 js 是一個 asynchronous 的語言,意味著在處理需要等待時間的程式碼時是非同步的,各個 function 在過程中彼此獨立,誰也不等待誰。
var x = 1;
function make2(x) {
setTimeout(function() {
x = 2;
}, 1000);
return x;
}
console.log(make2(x)); // 1
那我們要怎麼知道某個事件處理完了再換人執行呢?在以往我們一般都是用 callback
function 來幫我們處理這件事,以上面的例子為例,我們可以改寫成這樣:
var x = 1;
function make2(x, callback) {
setTimeout(function() {
x = 2;
callback(x);
}, 1000);
}
make2(x, function(x) {
console.log(x); // 2
});
把需要回傳的值放在最後的 callback function 中引用就可以得到預期的結果了,以上都是很簡單很基本的處理方式,事實上其實也是非常完整的解決方案,一般幾乎所有的需求都可以靠 callback 解決,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學 Promise 呢?
假如我們今天要去爬某個相簿網站的 api,要先拿出最近一本相簿的 album_id
,再用相簿的 album_id
拿出該相簿的第一張相片,假設該網站有一個 api 可以拿出相簿的 album_id
,另外一個 api 可以透過傳入的 album_id
拿到第一張相片的 photo_id
,那我們可以這樣寫。
$.get(GET_LATEST_ALBUM_API, function(album_id) {
$.get(GET_FIRST_PHOTO_API + album_id, function(photo_id) {
// the first photo in the latest album
});
});
嗯⋯⋯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呀?那⋯⋯如果我們現在想要拿該相片的拍攝者,還有那個人的名字,還有他的大頭貼,又這個網站對於所有的需求都獨立開另外一個 api ,而且還是一層一層的疊下去的。意思是我要得到相片的 photo_id
才可以得到拍攝者的 user_id
,要得到拍攝者的 user_id
才可以得到他的名字,而又要有名字才可以得到他的大頭貼⋯⋯,先不討論什麼奇怪的 api 會這樣設計,那我們可能也會覺得說:「那又怎樣?我會寫啊!」,於是⋯⋯
$.get(GET_LATEST_ALBUM_API, function(album_id) {
$.get(GET_FIRST_PHOTO_API + album_id, function(photo_id) {
$.get(GET_AUTHOR_API + photo_id, function(user_id) {
$.get(GET_USER_NAME_API + user_id, function(user_name) {
$.get(GET_USER_PHOTO_API + user_name, function(user_photo) {
// FINALLY!
});
});
});
});
});
天啊怎麼一層一層疊下去啊,好像不在寫 code,在玩疊疊樂了,如果要做的判斷和處理更多,或是又要再往下去呼叫 api 時光是看到 code 就快暈倒了吧!而這就是惡名昭彰的 callback hell,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天殺的地獄,所有人在寫 callback 時最討厭遇到這樣的問題了吧!
這個時候救世主 Promise 老大哥就出來跟小弟 callback 說:「欸欸小子,吃不消了吧?讓我來救救你吧!」,於是 callback 就哭著跑去抱住 Promise 然後一邊擦淚一邊責怪你的 code 寫得不好讓它進入地獄了。
Promise 是什麼呢?我們知道了它要解決的問題可是還是對它完全不了解,其實 Promise 直翻就是保證,記住這個原則,它就是用來保證事件一定會完成的方法。還是不懂嗎?讓我們用 Promise 重新寫一次上面的例子。
// jQuery 的 get method 可以無痛轉換成 Promise 寫法
$.get(GET_LATEST_ALBUM_API)
.then(function(album_id) {
return $.get(GET_FIRST_PHOTO_API + album_id);
})
.then(function(photo_id) {
return $.get(GET_AUTHOR_API + photo_id);
})
.then(function(user_id) {
return $.get(GET_USER_NAME_API + user_id);
})
.then(function(user_name) {
return $.get(GET_USER_PHOTO_API + user_name);
})
.then(function(user_photo) {
// WE DID IT!
});
天啊傑克~這真是太神奇啦~~~,Promise 的保證真的很有信用耶!比所有台灣的政客都還要值得信賴呢!
看完了基本的 Promise 應用,讓我們再回來看看 Promise 背後的原理和用法。
Promise 是一個 object,在創造一個新的 Promise 時他吃一個 function,而這個 function 各吃兩個 function,第一個是 Promise 完成時的 callback,第二個則是失敗(拒絕)時的 callback。
var x = 1;
var myPromise = new Promise(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setTimeout(function() {
x = 2;
resolve(x);
}, 1000);
}
);
新建完的 Promise 就會有兩個 method 可以使用,一個是 then()
代表 Promise 成功時執行的 callback,第二個是 catch()
代表失敗時的 callback。
而 then()
function也可以吃兩個 callback 參數,第一個是成功時的,第二個也自然是失敗的。
myPromise.then(function(x) {
console.log(x); // 2
}, function() {
// rejected
});
在 then()
function 中也是可以回傳值的,你可以回傳一個簡單的值或是回傳另一個 Promise,而回傳後的值可以一直 chain 連鎖下去,一直 then then then⋯⋯直到最後。
myPromise
.then(function(x) {
return x + 1; // return simple value
})
.then(function(x) {
return anotherPromise(x); // return another Promise
})
.catch(function(error) {
// catch error at the end, any error happened above will be rejected into here.
});
就這樣簡單的一些 method 就可以開始自己新建一個 Promise 了,運用一些 higher-order function 的技巧可以建立可重複使用的 Promise function,例如我們練習把原本 jQuery 的 get callback function 改寫成 Promise 的方法。
$.prototype.getPromise = function(url) {
return new Promise(
function(resolve, reject) {
$.get(url, resolve);
}
);
};
$.getPromise(url)
.then(function(response) {
console.log(response);
})
.catch(function(reason) {
console.log(reason);
});
不過其實鮮少會有機會需要自己建立這樣的 Promise function,大部分都直接使用現成的套件,包括 jQuery 和 bluebird 以外,原生的瀏覽器也有部分支援了 Promise 的基本用法,若是要向下支援的話我推薦直接使用跨瀏覽器的 polyfill,假如不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功能的話,輕量的 polyfill 就已經很夠用了,若只是內部使用或是只是在測試的話在 modern browser 上都已經支援了,直接使用就可以了。
基本上 Promise 的使用方式真的很簡單,沒有太多神奇的用法,照著上面的一些範例就可以處理大部分的問題了,不過有時候還是會有一些情況是需要多依靠一些方法的。
假如我們把上面拿相簿 api 的例子改變一下,這次我們不拿最近一本相簿的第一張相片了,我們要拿全部的相簿以及他們各自的全部的相片,這次我也不只拿拍攝者一個人了,我要拿的是所有按這張相片喜歡的所有人,以及他們各自所有的名字和大頭貼,一般直覺上我們可能一開始會這麼寫。
$.get(GET_ALL_ALBUM_API)
.then(function(albums) {
albums.forEach(function(album_id) {
$.get(GET_ALL_PHOTO_API + album_id)
.then(function(photos) {
photos.forEach(function(photo_id) {
// ...
// you get the point...
});
});
});
});
這個簡單的例子可以發現一般 Promise 在處理 list 的時候還是不太順暢的,一旦出現了 list 就破壞了原本 chain 的結構,寫出來的 code 就跟他的小弟 callback hell 一樣了。
那是不是就代表這種情況 Promise 也無用武之地?當然不是囉~不然這篇就不會是在介紹 Promise 了,不是說過我保證會做好做滿的嗎?其實解決方法很簡單,我們不一個一個保證單一個政策了,我們全部保證做到,絕對不跳票!超級P來拯救咧~
$.get(GET_ALL_ALBUM_API)
.then(function(albums) {
return Promise.all(
albums.map(function(album.id) {
return $.get(GET_ALL_PHOTO_API + album_id);
})
);
})
.then(function(photos) {
console.log(photos);
/* [
[album1_photo1, album1_photo2, ...],
[album2_photo1, album2_photo2, ...],
...
] */
});
Promise.all()
吃一個 array 當作參數,array 中的每個值都是 Promise,形成一個 list of Promise 的概念,最後也會確保每個 Promise 都完成了以後才進入 then()
function,以上面的例子來說我先將各個 album_id
代入 Promise function 透過 map()
得到一個 Promise 的 Array,將它們餵給 Promise.all()
後就會得到一個大的
Promise 大哥大,在最後 return
它後就可以繼續利用 then()
chain 下去了,之後的做法也都依此類推,最後就可以拿到一個非常大的 Array 裡面包含了所有的相簿、所有的相片、所有的按喜歡的人以及他們各自的名字和大頭貼了。
Promise 是不是很簡單又很方便呀~在下一個專案上練習使用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