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76 lines (115 loc) · 21.9 KB

杂记2020.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76 lines (115 loc) · 21.9 KB

1

  1. 用户一定是一直有需求的,永不满足。我们要能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去满足他们,让他们满意,这样他们才能提高付费意愿。
  2. 任何系统做完了,都只是起点,一定要把系统用起来,否则就是浪费。没有人用的系统没有价值。
  3. 认知事物的能力非常重要。
  4. 我们要把内容主动推给用户,不能让用户去找,要给用户送上门。关于这点,从PC和移动互联网的对比来看,用户是越来越懒的。
  5. 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产,要有能从数据中挖掘价值的思维和能力,这非常非常关键。我们要建立数据闭环,员工、内容、客户这三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渠道互动,并且能够把互动数据化、可视化来发现价值、支持决策。
  6. 要把自己目前的处境放在更大的蓝图中,才会有方向不迷失。对自己的人生和工作都是一样。我们平时处理的都是一个个琐碎的需求,但是把这些琐碎的需求,放在更高的视角,真真实实产生了业务价值增加了收入,做出了业务名气。对个人而言也是一样,平日可能都是处理琐碎的事,写代码,学习看书,干完一件具体的事好像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但是长久而言,发展方向肯定就有区别了。

2

最近晚上在看《局部》,联想到写代码,我自己一直坚信写代码是很有创造性的艺术工作,未被限定的都是需要想象和创造。节目里面 有两个观点跟写代码相关。一个是绘画的各种流派、各种审美,会随着时间变化,任何事物都会有萌芽、发展、成熟、凋落这些阶段,一个平台、一门技术、一个产品也是一样,要有认知和把握这些变化的能力才能一直立于浪潮之巅,不会被湮没。还有一点,是说现在大家所敬为天作的一些作品,很多都是订件,就是别人出钱请画匠来按需画出来的,有些画匠还是些无名的小工匠,并不是画匠自主去创作的。到后来有了画家自由创作,有些画家也是非常非常清贫的,死后作品才被尊为天作。这其实就是上次说的第6点,把自己的现在放到更宏伟的蓝图里面去,才不会迷失方向。在开发“订件”需求的时候,是否达到了流传的品质,是否沉淀出了对别人有用的经验和框架以至于对小行业小圈子有促进作用,是否有在自由创造一些东西(自己常用的平台框架,也是别人创造出来的)。 还有一点是说,艺术的伟大创新,从事后看可能就是理所当然的一小步。但是能在当时迈出这一小步,就变成了伟大的一步。

3

信仰是主动的去相信一些事情和人,不去怀疑其正确性和合理性。如果有丝毫的怀疑,就不能称之为信仰。所以怀疑一切的人,是没有信仰的。不是说信仰都是正确合理的,是主动相信而不去质疑能够带来更多宽慰,能让自己感觉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情,能让自己更能感觉到自我。一些宗教信仰和习俗在非信徒看来毫无依据,完全没有必要,甚至是错误的,但在信徒眼里必须那样做他们才是完整的,他们绝不会去质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是否是正确合理的,只要一质疑,他们就丧失了信徒的身份。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宗教信仰,可以用更现代化的、更贴近生活的信仰来类比:消费主义。现在很多人都不会质疑,消费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满足,有些甚至已经陷入过度消费了。当我们相信购买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时,我们就不会去质疑所购买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合理是否有用。消费主义已经成为商业社会的大众信仰。不能理解的宗教信仰类似消费主义,在部分人看来也无法理解我们的消费行为。怀疑的目的可能是出于追求真相,也可能是出于害怕,害怕犯错而进行的质疑。信仰不容质疑。质疑一切的人不会过得很好,总归需要一些特别相信的人和事,哪怕是错的,哪有不犯错的人生呢?

4

捷径思维:一切都想用最少的付出,在运气的加持下,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不要迷信弯道超车,即便偶尔的领先并不代表什么。

5

  1. 以前我很不能理解国家为啥不能多放几天假,为啥要保持经济6%的增长。直到去超市,发现货架很多都空了,才有点点感触。多放一天假,整个上下游生态链的影响会放大,14亿人的消费力是惊人的,少生产一天那很多物资可能就供不应求了,有钱买不到东西,价格就会飙升,钱不值钱了。手上的钱本身没价值,它代表的是你能消费当前生产力的比例。如果当前生产力减少了,那现在大家唾手可得的东西可能就会变成奢侈品,包括食物,细思极恐。所以国家要让大家都动起来,保持生产力增长。就是邓小平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2. 中小民营企业主风光的时候很风光,背后的艰难可能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尤其是企业处于走下坡路的时候,一定会特别煎熬。所以只能拼命向上发展,求活命。
  3. 医生和教师是特别难的职业,也是特别崇高的职业。救死扶伤、教书育人,再难也不退缩。那程序员的职业责任是什么,我个人觉得是做好产品,服务好客户,不管在哪个公司做哪个产品,不管服务的是一个客户还是10亿客户。只有找到了职业的责任才能发现自己在坚持什么,自己的意义在哪里,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每种职业都有难处。
  4. 大到国家,小到企业和个人,道理都是一样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所以,以后团队建设的方向就是,具有用户思维,持续改进产品,不断学习和提升个人能力。用户、产品、开发都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应该是对每个人、对团队、对产品、对公司、对客户都是有利无害的,这就是大家的最大公约数。

6

  1. 程序是“死”的。f(x)=y, 给定输入x,y一定是确定的。不要想着是因为外部的操作系统、环境会偶然会出现一次bug。只要出现bug了,一定是代码有问题(包括对外部环境和条件的输入处理不周全)。所以大家一定要杜绝侥幸心理,只要是出现了bug,尤其是能复现的,那么就一定能分析到原因。首先要树立这种自信,然后再一层层、一步步验证分析是哪里的问题。千万千万要杜绝“我这里是好的”这种心态,这句话是最无力的反驳。操作系统也是死的,不要神化操作系统,觉得你的程序运行在一个不稳定的、被神秘不可知力量控制的环境里,相反,操作系统反而更“死”更确定更稳定。觉得神秘是因为对操作系统的机制还不够了解。

  2. 要追求更好、追求完美,而不是差不多。就像考试,刚学一门功课,考个90分觉得很有成就感,但如果天天学的这门课,闭着眼睛都能考90分,那考90分还有什么意义。如果目标是每次都要考100分,要求就高得多了,也就难得多了。需要你反向思考,如何才能万无一失,需要你下更多的功夫,来确保这种万无一失。我们大部分都是熟手了,应该闭着眼睛都能完成日常的业务需求,难的是如何做的更好,如何做到万无一失。保证万无一失的能力,在越大的公司、越苛刻的公司,价值越大。

7

  1. 正态分布、自然分布。极端是小概率,普通是大概率。只要基数足够大,一定是成自然分布,你看到的可能只有一半,因为另一半被别有用心的人遮住了。
  2. 世界是不断发展的,这是客观事实。慢速发展是大概率,飞速发展或倒退是小概率。在历史的长河中,大部分时间也是缓慢发展,但20世纪发展飞速。
  3. 个体在世界中普通是大概率,特别突出是小概率。你的方方面面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坏的,最好或者最坏的人都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几乎都一样,都将度过庸庸碌碌的一生,像一颗尘埃一样在随风飘摇。
  4. 个体自身也是平常是大概率,异常是小概率。偶尔有些高尚或者恶劣的想法或行为,但大多数都是平平常常的。在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平淡的,偶尔会有人生高潮或者低谷。

深刻认识到这些,意味着你接受了你自己在大千世界的客观存在,接受了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跟大部分人一样,我们可以就这样存在着、飘摇着、放任着。 但是,历史之所以发展,并不是因为大多数人的这种放任,而是那小部分人为了自身而释放出来的积极主动性,主动管理、驱动、发展这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就是个体为了更多的满足自身利益和需要。 对于个体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你是选择随波逐流的放任道路还是选择自我管理的发展道路。这个问题明确了,其他的问题都是方法论的问题。这个问题本身也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解决这个问题本身也需要很多努力。 当我们思考得不够充分的时候,我们都会主动的或被动的处于放任道路。只有当自己思考得足够多,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我们才会试着去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1. 为什么要自我发展?主观选择、被推着走
  2. 如何做?管理精力、管理时间、管理目标、PDCA循环
  3. 挑战?坚持、平淡

8

不知道大家觉得沟通跟自己有没有关系,我觉得还是关系很大。平时的需求沟通和需求文档,设计、标注图,接口文档,基础框架文档,就是自己跟相应的产品经理、设计师的一种沟通,那些素材就是沟通的媒介和协议。要确保跟他们的理解完全一致,才算沟通到位,做出来的东西才能符合预期,满足需求并且设计100%还原。沟通不到位肯定会反复,效率肯定会低,毫无疑问。我们还在和用户沟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想想用户用到这个功能的时候是什么感受,确保把自己的才华和心血正确的传递给用户,而不是让用户抓狂而不能感受自己的心思。沟通说到底,就是要和相关人员建立同理心,换位思考,而不是心里只有自己。

9

  1. 不要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总觉得啥都跟自己没关系。这样的话基本上就把自己定格了,把自己变成了井底之蛙。不理解一件事物的时候,确实容易造成跟自己无关的幻觉,但是要克服这种心理,通过读书和思考能消灭这个幻觉,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很大很美好,很多东西跟自己有关。一定要打破这种禁锢,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人生才能越走越宽。我上学时,很鄙视语文和历史,觉得语文太牵强瞎扯淡,历史会禁锢人的思想。现在回看,真是大错特错,让自己错失了“丢失的20年”。禁锢让自己错失了好多美好的文学作品和历史经验智慧。幸好,亡羊补牢犹时未晚,活到老学到老,never too old to learn. 多看书就会发现所有人都在强调要一直学习,并且他们自己也是那么做的,你不去学习就永远听不到他们的忠告,浪费了他们的一片苦心。

  2. 不要把财富和能力的因果关系搞反了。不是有钱了就会有相应的能力,而是有了相应的能力不有钱都难。这就解释了为啥中彩票或者获得巨额赔偿的人,基本上最后都会返贫,不会实现自己的阶层跃升。而很多生意失败的人还能再次东山再起。能力到位了,想穷都难。以前不理解那些有钱有权的人为啥还那么拼,还要进步。那是一种自我驱动、自我实现的动力。没人逼你变得有能力有钱,不是因为外力而努力,是为自己。

10

  1. 排斥语文。文学是很美的,文学是人学,人人都该学。
  2. 排斥历史,认为历史是一种束缚。太阳底下无新事,只有懂了历史,才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可能到哪里去。
  3. 推崇“follow your heart”。这是一个陷阱,在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人、社会的情况下,“your heart”并不重要。等到阅尽千帆再来follow your heart。
  4. 相信倒着活能事半功倍。没有足够的阅历,就是东施效颦。违背了自然规律。

11

"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费曼

12

习武之人有三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我觉得就是,大家自己心里要有一幅蓝图,期望做出什么样的产品。人都有表达的需求,产品是我们所学技术的一种表达,也是技术的价值体现。 见天地,我觉得就是通过技术和产品怎么去影响世界。 见众生,我觉得就是要理解用户,影响团队。

12

公司:是一个效率比个人更高的组织形式。公司的内在价值是人,是个体发挥的平台。公司的目的和根基是利润最大化,否则就不存在消失掉。利润最大化就是投入产出比最大化。非私营公司有点区别,不需要考虑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个体:价值最大化。获得尽可能高的回报,成就和舒服感。第一目的都是挣钱,在挣钱的前提下,能有成就感,在这两点和舒服之间取得平衡,就是性价比,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性价比能越来越高,就是希望。

个体和公司的目标有矛盾的地方,公司想压榨更多的利润,个体想性价比更高。需要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体现在公司整体的效率。产品研发线条提高效率的方式就是,建设学习型团队,通过精益创新方法,做出贴近用户的产品。

13

上初中的时候,我说我要找一座山,在山顶盖一栋房子,上山的路修成漂亮的柏油马路。别人说,那样你会没有朋友的,没有人会去看你。其实住在城里也差不多。 直到毕业开始工作,都还在琢磨着回老家盖一栋什么样的房子,幻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什么样的体验。 这些想法其实是逃避现实,没有接受客观的生存环境,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生存环境。在这个理想的环境中,全是美好的,没有一丝邪恶,人人博学、博爱、互相帮助和关怀。追求这个理想生存环境的目标也是缥缈的目标。 再后来,有了更现实的目标,创业工作,结婚生子,房子车子。一个目标完成后需要更大的目标。 生存,更好的生存。生存即意义。

14

每个人都是一座岛屿 有的比较大 叫做大陆

彼此间本没有任何关系 探险般地偶然建立连接后 才发现原来彼此如此缤纷

15

不考虑ROI的事情全都是泡沫,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

16

对于中小业务性公司来说,千万不要自己开发系统,更不要找外包开发系统。开发出来的系统大概率是千疮百孔,既浪费钱,又不会带来多少真正的业务提升。相反,你应该去市场上寻找成熟的系统,经过市场化竞争优化过的系统,努力的把自己的业务模式融进成熟的系统,而不要以为是系统限制了业务的发展,在公司很有钱之前,不要尝试通过自建系统去拓展业务,自建系统可能会占用80%的成本而对整体业务的提升贡献少于20%的力量。对于非开发型IT公司,专注自己的业务,这才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系统之上的数据信息资产才是自己的核心资产,而不是系统本身。把自己的需求告诉市场,让市场去孵化成熟的产品,经过市场化充分竞争后的IT成本反而是最优的。

记住,数据才是核心资产,系统不是。系统应该提供导出数据的功能,不能捆绑。并且系统要能保证数据的安全不被滥用。

17

“经营的过程中执着于出奇制胜或乘虚而入是无法长久的。当你顺应变化思考,答案自然会了然于心。”--《零售的哲学》

18

Don't follow your heart Follow the world

19

所有故事始于需求。需求\产品交换循环创造了一切。

   创造

需求 <======> 产品 满足

活着:水和食物。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服帛降鲁。耕地红线。

安全:秩序。保护。政府。博弈的结果。民主不是需求,安全才是。民主是实现安全的手段。学生最有可能把民主当成自己的需求。暴力和思想(宗教、道德)控制,让每个人都不会随意伤害、掠夺,进而达到一种平衡。

交换:经济。货币。交换一定伴随这价值转移,才有动力。冷热交换。市场规模。交换加速财富聚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0

罗宾感觉到很强的光在照着自己。他勉强的睁开眼睛眯着看了看,是很强的太阳光。他还能隐约听到海浪的声音。他想起身来看个究竟,发现身体的各个部分都不太听使唤。他也想不起发生了什么,只感觉脑袋一片空白,很虚弱。 他需要再蓄积一些力量,才能有力气进一步的活动。他闭着眼睛又缓了好一会儿,才挣扎着仰起身来,发现自己在一片沙滩上。眼下的问题不是去回想自己为什么会在这里,他已经渴得受不了,他感觉自己要是不再补充点水,可能又会倒下了。 他环顾四周,岸上的树上好像有一种果子。他艰难的挪过去,摘了一颗尝了尝,味道苦涩极了,不过水分较多。解渴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他试着把水分嚼出来吞下,把果渣吐掉,这样似乎好接受一点。吃过一些野果汁后,坐下来再休养了一会儿。

21

《零售的哲学》

做事的态度:

  1. 做不了基础工作的人也无力发起革新。基础的事情做不好,更高级的事情也会做不好。
  2. 出奇制胜、乘虚而入不会长久。踏踏实实才能细水长流。不能总想着靠运气来帮忙,要靠实力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
  3. 细节决定成败。不容许丝毫的马虎。对产品的要求苛刻,变态。
  4. 在一个公司深耕细作。出版社10年,50年在干零售。不断突破,并不枯燥。这就是创造性和被动的工作的区别。
  5. 善待消费者/用户,他们值得被善待。

需求:

  1. 需求决定成败。所有生意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没有把握住用户需求。不是“为了顾客”着想,而是要站在顾客的立场考虑。把自己当成顾客,分析客户的心理和行为。不要总是盯着自己会的东西,这些只是工具,打破束缚,回归生活,搞清楚世界运行的变和不变。
  2. 市场不存在饱和,所谓的饱和只是说躺着数钱的日子结束了。因为人的需求不可能被满足完,人是永不满足的。需要花足够多的心思把握用户真正的、本质的需求,一丝不苟的做出比别人更好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胜出。所有生意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没有把握住用户需求。 在经济大萧条消费疲软,市场看起来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还能杀出一条血路,这才是真实的功力。
  3. 变化和不变。总结不变、应对变化。PDCA循环。
  4. 为什么要做得更好?因为需求,客户需要更好的产品。

22

流量: 对于拥有流量入口的公司来说,已经获得了自己暂时稳固的市场地位,可以享受竞争胜利的成果,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但是长时间的流量垄断,又会阻碍公平再竞争,从而扼杀创新。对于依附于流量的第三方来说,会出现短期的怪相,低性价比的产品依靠流量而获得片刻高光。不过待浪潮退去,还是会回到需求本质。在初期,由于流量的冲击,如果没有把握住机会,就很有可能直接被淘汰出局。此阶段,大家都去争流量,靠流量为生,抬高流量成本,对产品的投入会减少,消费者买到的大概率是低性价比的产品。随着流量的冷却,加上用户发现产品本身的价值不值,浪潮逐渐退去,又需要靠产品本身来提升自己的产品力。 淘宝、微商、直播带货,最后都会回归产品是否真正具有性价比,即用户用最少的钱满足了自己真正的更多的需求。

23

关系:发生关系的前提是有相应的通道,基于通道交换东西。

24

  1. 先搞清楚真正的问题,并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问题,再去思考解决办法。一味的思考解决办法可能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放到程序开发上,就是先搞清楚需求,再动手实现。
  2. 对于任何问题,都要分析出其脉络。不能是铁板一块。不清晰的问题,不可能有清晰的解决办法,不可能有得到预期的结果。在开发上体现为,模糊的大需求,一定会出错和延期。在架构上体现为,可以按照横竖切分的方法把系统切成小格子,简单粗暴: 这样分下来,所有的边就是我们的规范和接口,所有的格子内不会影响到其他格子。这样就能实现低耦合高内聚的良好架构。例如微服务,就是有公共的基础设施,但是最上层的每个服务相互独立。前端系统,也在按照这个模式,不断的抽象沉淀基础设施,制定规范和接口,把每个业务开发人员的创造空间限定在格子内。
  3. 未明确的事情,都是在想象和创造。创造的结果是不可控的,有的人可能产生很好的结果,有的人可能产出很差的结果。需求中未明确的事情,是需要开发去理解和想象创造的。开发规范未明确的,开发人员也是凭自己的创造来实现需求。团队扩张后,我们需要把基本框架规范起来,都按规范行事,防止个人创造太多而带来不确定的结果,把每个人的创造空间限定在固定的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