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0 lines (43 loc) · 6.12 KB

20180703.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0 lines (43 loc) · 6.12 KB

Technology Pro Bono 科技(公益協助)服務

約莫半年前曾經寫過一篇「Technology pro bono 科技公益協助在台灣?」,該文中提到,長期推動專業公益協助的組織 TapRoot Foundation,繼「Tranforming Technology Pro Bono」之後,於今年六月份再度發表了最新文件…


Technology Pro Bono 科技(公益協助)服務


本站正在進行「2018年台灣非政府組織數位網路調查」,如果讀友符合填寫此問卷資格,還請不吝𧶽教與協助散播以下訊息。

調查期間: 2018年6月15日~ 2018年 8 月13日
問卷調查對象:NGO/NPO 工作者
問卷結果公佈:約 2018年11月底
問卷網址: https://to.twngo.xyz/survey2018


約莫半年前曾經寫過一篇「Technology pro bono 科技公益協助在台灣?」,該文中提到,長期推動專業公益協助的組織 TapRoot Foundation,繼「Tranforming Technology Pro Bono」之後,於今年六月份再度發表了最新文件 「Transforming Technology Pro Bono Supplement」,據稱是根據前一份資料利害關係者的回饋所補充的材料。自己在讀最新的補充材料時,一邊回過頭去看看半年前自己寫了什麼介紹。結論是:第一篇談科技公益與台灣非營利組織的文章,根本沒對於專業科技公益協助與 NGO 數位轉型的課題,寫出了什麼實質有料的內容 Orz,回過頭閱讀,作者自身都是一陣丈二金剛。想來是當初以為原始文件僅有十來頁,想像讀者會稍認真地下載來看看它的內容,就不必我多嘴補充。但過了半年後,光只看「Technology pro bono 科技公益協助在台灣?」一文仍然不足以想起 Tranforming Technology Pro Bono 的內容是什麼,只好重新下載複習。

好吧,既然剛好有這麼一份補充材料出現,那麼本週就再來一次溫故與知新地了解 TapRoot Foundation 認為願意提供寶貴的時間與專業技術知識的科技人士與需要數位轉型協助的非營利組織之間,如何能彼此截取所求,確保適當科技專業協助的介入,能讓 NGO/NPO更快速有效地達成其使命任務。


說穿了也很簡單,其實「Tranforming Technology Pro Bono」的亮點與重點可以用下圖一以蔽之,科技人與 NGO 一起找尋數位對策時,或可參考這份堪稱標準版的程序架構:1)找出客戶真正需要(discover) → 2)專案的藍圖準備 (design) → 3)方案建立、測試、運行(implement) → 4)確認方案對策持續有效(maintain)。

而在補充材料中,TapRoot 再依過去六個月來一些科技人與 NGO 的回饋,強化了方案開發架構中的前二道步驟,以及貫穿整個環節的最高指導原則 — — 時刻以客戶為核心的考量

  • 合作時,彼此要能好好面對心裏不痛快的感覺,雖然它可能會造成雙方的緊繃,但也可能創造機會帶來有效的對策。
  • 體認自己所持的偏見,但盡可能地聽取不同的觀點建議,找出有效的合作方式。
  • 相信共同前進的方向

協助找出非營利組織的真正需求(discover)

  • 定出明確的成果狀態:時時謹記非營利組織初衷的使命願景,確保相關人員都認同與理解組織所欲達到的目標成效。
  • 進入特定對策之前,不妨先探索各種挑戰與機會,可從三個方向來找尋組織的潛在機會:

- 日常營運
- 組織成長與擴張
- 進化轉型

專案的藍圖準備 (design)

  • 分析與優先排序:前一步驟的需求整理和機會找尋,理應浮現出不少的可能性。但到了此一步驟,則必須放入風險、資源限制之考量,以決定各種選項或方案的優先順序。
  • 收集要求:透過深度的對話,讓科技人了解非營利組織目前數位工具使用的現況、相關使用文檔記錄以及需要填補的問題在哪裏。這些資訊對於對策的設計大有幫助。

據稱業界有個名詞叫作「對策方案所需文件」 Solution Requirements Document (SRD),它包括:
- 執行概貌:敍明組織的宗旨與專案的目的,好讓發展出來的對策對齊它的首要重點。
- 過程:說明處置程序。
- 要求:使用個案、安全、時間時效、訓練....
- 關鍵考量

雖然半年前初次寫科技界的專業公益協助時,對於台灣 NGO 能否領情受惠來自科技界的善意感到保留,不過若撇開以 tech pro bono 的角度來看待此一對策發展框架,也許對於非營利組織或是為 NGO/NPO 開發、提供數位産品與服務的廠商,這套程序、必要文件與指導原則或許對雙方仍然有其參考價值。


除每週二在 Medium 平台發佈專文外,「NGO 推進器」每個月整理一次的電子報,主動把文章滙整到訂戶電子郵件,或是加入 TWNGO slack 安靜的聊天室。

NGO 推進器 - Revue
_NGO 推進器 - 每月電子報,把 Medium 文章 ( https:// medium.twngo.xyz ) 在月底時再做一次滙整送到個人電子信箱。編者有點懶,歡迎直接關注 #Medium。..._www.getrevue.co

By Taiwan NGOs go digital ? on July 3, 2018.

Canonical link

Exported from Medium on March 14,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