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家晚上好。
我是《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脱不花,每个周二的晚上8点钟,我们公司的三位联合创始人都会利用站内的直播这个手段来进行公司的例会,同时我们也把这场公司的例会开放给我们感兴趣的用户,那么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没有门槛的来旁观一下我们的例会。
之所以会采取这个形式,核心的原因是两个,第一个是因为我们公司正在以超出我们自己计划的速度变大,所以整个公司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会议室可以供我们去开一种全公司的例会了。
当然当你有200多人的时候,你也不太应该每周都去开全员的会议,对吧?但是有一些事又特别希望说能够有机会跟所有的人有一个共识和共振的这样一个机会,那最后就觉得说,说那干脆我们用直播手段好了。
第二个就是我们的恩师,也是我们的专栏作者吴军老师,曾经多次跟我们讲过谷歌的一个传统,就谷歌的每个周五的下午他们会在他们的食堂里面,有他们的CEO,联合创始人一起来跟他们的员工聊一聊,而且随着谷歌不断的变大,这个传统至今还在保留,只不过他们也有人在现场,有人通过直播来看,如何怎样,总之他们会把公司所有的大事小事,重要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去告诉他们的同事,所以这也成了谷歌凝聚力特别重要的一个来源,那刚好我们也有这样一个直播的手段,所以我们觉得说,我们也可以向谷歌学习,虽然我们这辈子不太有希望做一个谷歌那样的公司,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个像谷歌那样令人愉快的工作团队,对吧?所以这是我们最初的出发点。
同时因为得到从第一天上线开始,其实就是和用户共同去建设的这样一个产品,所以我们也毫不避忌我们的用户,我们希望得到里面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能够透明的给我们用户看,不论这件事是长脸的还是丢脸的,那么如果做了错事,我们也会让用户知道,说我们内部是怎么样来处理和反省这些事情。
因此也把整场例会都会透明化的呈现给用户,自己内部怎么说,然后就请用户怎么来监督我们,这大概是每周二晚上的这场例会的来源。
所以这件事我们已经坚持了一年多了,而且在可见的未来我们还将坚持下去。
但是今天这场例会有一点特别,就是他们两个都不在,所以刚才我回到办公室的时候知道快刀在飞机上还没有下来,罗胖在另外一个会议上还没有结束,我感到心情非常的愉快,就是好爽,今天只有姐一个人,OK,今天晚上基本上这场例会就是报幕员,主持人,主讲人和点评嘉宾都是我一人,所以如果特别想看罗胖的一些用户就可以暂时先关掉这个直播,去利用这个时间再去听一听其他老师的课程,那如果我们的同事已经准备好了的话,我们就开始我们今天的会议。
首先我说一下,我们今天会议大概会分成两个部分,一个就是惯例,我会来跟大家通报一下我们上一周的情况和这周的一些重点的运营动作,希望我们各个条线能够有所联动。
然后第二件事情就是我们会跟大家讲一个我最近特别想跟大家沟通的一件事情,就是关于反馈系统的建立,这个反馈系统不仅是指的我们产品内的反馈,也指的是我们整个团队内部的反馈,以及为什么反馈系统如此的重要。
当然我们的老用户和老同事都知道,每一个周二晚上的例会对我都额外的重要,就是我们家大女儿张丽刘润小姐此时此刻也在抱着外婆的手机,肯定在看这场例会。
(听不清00:03:45)你好,我特别希望能够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一个印象。
就是他妈妈是一个非常努力的职业妇女。
OK好,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核心的数据,就是到上周日为止得到已经有1566万名用户,那么这些用户应该说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
那么到今天为止,我们看到的数据男性用户差不多占60%,女性用户差不多占40%。
那么最主要的年龄段可能分布在25岁到35岁之间,这样年富力强的年龄阶段里面,这是我们用户的总体的情况。
那么同时今天有一个挺可笑的事情,但是侧面也反映了我们用户的一个特征,就是我们最近买了一个数据库的服务,结果就发现他给到我们的库里的数据就非常不准确,但是一直就没有找到原因,就是说为什么这个数据有问题?那今天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非常遗憾的告诉我们说,我们库里的数据是常规互联网产品或者叫传统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数据,整个样本库和得到用户的真实的群体偏差比较大,那为什么偏差比较大呢?就是因为得到的用户太高端了,比如说我们的用户玩游戏的人少,比如说我们的用户可能玩一些消磨时间的产品的人少,但是那些产品恰恰是大的互联网产品,所以他们传统的样本库都来自那些产品。
但是得到用户真的就是互联网产品里面的高端用户,所以在它那个庞大的数据库里面,我们的用户的数据反而重叠度是不高的,这当然就造成它的数据分析和比对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大的基础的偏差。
本来我是挺生气的,但是后来转念一想说,这说明我们的用户的高端程度已经高出天际了,高出一般数据库了,我也还觉得挺骄傲的。
那么另外接下来我说一下我们一些重点的运营情况。
那么首先说一下本周的上新,本周四我们大师课会出现一个新的产品,这个产品也是我本人期待了很久的,而从这周一开始罗胖刘润也已经在他的罗辑思维节目里开始做预告了,就是财新的总编辑。
首先我们恭喜王烁老师,王烁老师在去年刚刚成为我们得到作者的时候还是财新的执行总编辑,然后今年已经成为财新的总编辑,恭喜王烁老师。
然后财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时政类的媒体,它的影响力是不用多说的。
那王烁老师在他去年去耶鲁游学的一年时间里面给得到生产了一个专栏的《王烁大学问》,就是来同步他在耶鲁学习的心得和耶鲁的这些学者、访问学者等等交流的这些心得,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个专栏,因为视野非常的宽。
那么在他从耶鲁回来回到财新之后,因为时间的关系就没有继续去在做专栏的第二季了,但他仍然答应我们只要有时间就来帮助得到,来为我们用户提供知识服务。
那很快又这大半年过去了,他真的是非常的负责任,他来做了一件事情。
那接下来是我跟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个产品,那我也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在得到团队内部来建立一个传统。
就是传统的出版社,他们都有一个习惯,这个活动叫做讲书,因为大家知道书是编辑做的,是内容部门做的,然后但是书肯定是要通过渠道部门、销售部门去推销给比如说网站,比如罗辑思维这样的书店,包括说线下的传统的书店、书商等等。
那么这些渠道部门的人或者其他部门的人并不了解这本书是怎么回事,他们也不是内容的专家,所以在很多。
出版社内部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就叫做讲书,就是你做这个书的人,你要给一个不了解这个书的人,把这个书的价值讲清楚,这样让他们再去跟用户打交道,再去跟渠道打交道的时候,就知道怎样去推进这本书。
那我想对我们来说可能也有这么一个值得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的内容的出品人,就我们大量的同事也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出品人,但是往往我们的书只是留在了说内容团队内部,我们的专栏,内容团队很清楚,但是我们更多的同事包括我们技术同事,可能都不知道这个产品有什么特点,所以很多时候在我们产品的细节的设计上,可能就不能完全达到老师本来预期的那种效果。
所以我觉得就是在大范围内去讲产品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也越来越重要,因为得到已经不是一年半,两年以前我们只有一个月能蒙出一个产品来,那现在其实我们正在越来越快的速度给用户精选内容,那么怎么样这些内容能够服务更精准的用户,怎么样能让我们的同事知道我们究竟在干什么?讲产品这件事情可能要变成我们的一个重要的事,所以今天我就先来做第一次讲产品,就是讲讲王烁老师这个产品,王烁老师这个产品叫做30天认知训练,整个2月份,就是2月1号开始,那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春节假,虽然我们的国家法定假日只有七天,但事实上在心理上我们的假期可比七天长,从喝腊八粥开始,基本上就大家尤其是小朋友们,就开始盼着过春节,然后一直到过完春节什么初七初十回来上班,然后到过完正月十五,可能大家在心理上才彻底收心,所以这个时间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一个撒野玩,然后度假这么一个时间,但是我相信得到的用户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特邀王烁老师来做了一个大师课,用30天的时间帮助大家完成一个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跨界思考的一个训练,那王烁老师这套课程的处理方式就是他从他这辈子,尤其是最近的一两年去了耶鲁,成了世界学者之后,回来然后精选了,因为大家知道他可能是中国就是读英文书,读的最好,读的最多的人之一。
所以他从他读的英文原版书里面去精选了30本书,那这30本书可以说刚好搭建了一个跨界思考的一个小模型。
然后他以每一本书为一个课程的纲领,其实他没怎么讲这本书,就他不是给你介绍这本书,而是说这本书在研究什么内容,他在研究什么课题,怎么样把这个课题拎出来,来把这个课题传递给你,用这样一个课题完成对某一个方面的认知能力或者认知边界的一个探索。
大概是这么一个课程。
那比如说我那天就看到了他里面的两个课程,我觉得特别喜欢有两堂课,一堂课是讲说假如你今天被美国的一个法庭,是重刑犯,判了什么比如说150年,然后把你投入到了美国联邦的一个管理的监狱,就不是州立监狱是联邦的监狱,就是这个重刑犯的监狱,就是层层的包围,各种封锁。
然后什么什么情况?这个情况介绍非常具体,你想越狱,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你要做什么样的事情,一步一步,然后才可能实现你越狱的这个核心的目的,而且越狱本身也不是目的,是像一个自由人生活才是目的,那你怎么能完成这个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你看这个任务一抛出来我们觉得很好奇,说这事是好像这么着不行那么着来硬的不行来软的好像也不行,你手里没牌,因为你入狱那一天已经把你身上所有的值钱东西都已经没收了,那这种情况下你怎么从无到有白手起家,而且能达成一个越狱的目的,到底来硬的还是来软的?这个就非常的有意思,所以你就可以做一个思维训练,做一个自己大脑的思维演习,那我那天是看着他这个题。
想了半天我也没有想出方法来,然后他就一步步跟你讲说你是不是可以这样,是不是可以那样,一步一步带着你,真的是一个像军事演习一样,就把这个过程在大脑里面重建一个场景,然后把它演习一遍之后,成功了,那一下好爽,虽然它完全是一个音频的描述,这太爽了,我居然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就是像什么《飞越疯人院》,什么《飞越疯人岛》,就这种电影里演的一样。
最后他告诉你说这个在历史上其实真有其事,这是一本书里写的,然后这个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成功越狱的诈骗犯银行大盗,这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犯罪分子,一个犯罪之王,他不仅跑了,而且还写了本书,这本书还是畅销书。
你看他整个过程当中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就我们抛开价值观,这犯罪肯定不行,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没有资源的前提,以及一个巨大的障碍,就每走一步都是巨大的障碍,而这个障碍简直是不可推翻的,不可调整的,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你看这个问题是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不会发生的,就我们对于普通人来说,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碰到这么大的困难,或者这么大的挑战,但是它给了我们一种训练的场景,就是我把你置身于一个极端环境当中,极端场景当中来进行思维训练,然后你来想怎么办?当你能够去完成这样一个高难度的思维训练的时候,你再回过头来看,你今天你身处的这样一个环境,你对于处理你的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你的思维方式会不一样,因为你的那个认知的边界被扩宽了一点。
所以王烁老师就是做了30个这样的小的课程,然后组成一个大师课,就大家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所以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同事首先能够认真的去学习,然后这堂大师课我自己觉得是非常受益的,这是我们做这个工作的幸福,就是永远能够跑在前头,提前能够参与到这些课题当中来,而且还能够提前的去享受这些知识和智慧的盛宴,非常有意思。
比如说当然罗胖这两天也讲了一两期了,那还有一期我也特别喜欢,因为我特别喜欢一部美剧,推荐大家也可以去看叫《Lie To Me》。
也许有人看过,因为这部美剧非常出名,也很轻松,它就是讲的这个微表情,就是这个主人公也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他就是世界第一个微表情的专家,然后他在这部美剧里面他就饰演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微表情专家,他帮美国的FBI,帮警察,帮军队,然后去通过微表情的分析和识别来判断谁是犯罪分子,谁撒谎了,谁欺骗了谁等等。
这个电影叫《别对我撒谎》,《Lie To Me》非常好看,王烁老师在他的这个《30天认知训练》里面也有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讲如果出现了一个这种场景,你该怎么办,然后你怎么做判断,你怎么去训练这个能力,你怎么去捕捉细节,以及你怎么样把细节和你的整套的推理能力去把它很好的嵌套在一起等等。
最后他就告诉你说,其实这来自一本书,就这本书本身一二三四五六章讲了什么其实不重要,而是我们读书的目的本质上不就是这个吗?希望把一本书能够变成一扇门,通过这本书我可以进入到一个新世界。
对于王烁老师这种大高手来说,他做的就是这件事情,就是我不仅给你指了一扇门,而且我还把门拉开了,把你带进去了,所以我觉得非常来劲,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特别来劲。
所以王烁老师的这个产品就是很快就会上线,在周四就会上线,叫做《30天认知训练》,通过这30天的不断的,每天一个方向,每天另外一个方向的就是认知边界的扩展,在别人休假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抢跑,所以罗胖给这个产品做了个标签,我特别喜欢叫做急行军。
在别人都休息的时候,在别人都宿营的时候,我们仍然跑一个急行军,用快速的这种学习的方式,利用一个大家都很松懈的时间抄他们的后路,抄到前面去,这就是这个产品。
所以从这个产品开始,我希望在我们的内部能够建立出品人讲产品的这样一个制度,能够让我们内部的所有的同事,不同岗位的同事都可以围绕着一个核心产品做更好的协同。
所以说到这儿,我觉得说对于我们这个产品还有一个运营上的问题没有处理好,最近罗胖已经开始在他的内容里面去预告王朔老师的内容了,但是我们的内容同事、内容的出品人并没有去做一个工作,在得到内部有非常多王朔老师的死忠粉,有王朔老师第一季《大学问》专栏的用户,他们都是非常喜欢王朔老师的内容的,也很认同他的水准。
但是我们在距离上限只有三天的里面,我们没有去做这些老用户的提前的告知和启动的工作,这个告知和启动我并不是说你要去做销售,你要去做推广,让王朔老师老用户赶紧来买,不是这样的。
而是说如果他是一个喜欢王朔老师的用户,而且他也曾经学习过王朔老师之前的内容,他理应比其他陌生人更优先的知道王朔老师的产品上线,更优先的享受到王烁老师提供的新的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对老用户的一个基本态度。
这个工作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没有做,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真的是不应该的,所以我希望我们在今天之后我们的内容同事可以去把这个工作去做好。
不为了销售,不要以销售为目的,就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告知,你们喜欢的王朔老师新的一个知识服务即将要上线了,如果你有时间,你也愿意去继续跟随他学习,你可以来看一看这个产品是什么,我觉得大概是这么一个角度。
OK,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们本周还有两个直播,一个直播就是周三的王煜全老师,明天晚上的8点钟王煜全老师直播,王煜全老师从美国回来,应该说他的这次直播可以算是中国科技投资界叫怎么着,过年前最后一班车要发车了,他会把最近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1月份在整个美国的市场,尤其在黑科技领域,包括他最近也去了MIT的实验室等等看到的所有的最前沿的科技的进展,特别是科技产品化的这个部分来跟大家做一个整体的介绍。
当然我也很高兴地看到说玉泉老师他说明天他会讲一个题外之意,但是我并不觉得是题外之意,他想跟大家说说这20年来,他自己的职业生涯20年来他的核心的经验是什么,我觉得这个特别有价值。
因为他是一个在中国投资界,特别在科技圈是一个传奇存在,我也很好奇他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我对他的经历也没有特别深的了解,但是我非常想知道他为什么有那么强的一个行业的掌控能力,他为什么会切入这么特殊的一个领域? 他几乎可以是说是拿着人民币跑到美国去投黑科技的第一人,他怎么去选到这条路的?他一开始选这条路的时候,说实话我们这些朋友都替他捏把汗,这个水太深了,行吗?完了中国人投黑科技我们有优势吗?但是现在回头来看,他做的这个决定非常了不起,使得他具有了超强的市场的竞争力和掌控力,他是怎么做到的?所以我自己还挺期待他来谈这个问题的。
周四你们喜欢的施展老师会来做一场直播,今天我刚跟施展老师在聊。
施展老师的《枢纽》这本书过9万本了,已经有9万多用户在看,包括前两天我碰到一个非常高层的领导也说在看施展老师的《枢纽》这本书,我自己还觉得挺开心的。
现在我走到很多地方都有人跟我说,说我觉得你们上了《中国史纲50讲》这堂课讲得挺好的,我不知道有多少用户是。
中国史纲50讲的这个用户,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打开一下它的目录,你看一下就是说是50讲,施展老师现在其实已经讲了差不多60讲了,而且他增补的这些新的内容甚至比他的那个正课还要更精彩,所以我觉得施展老师真的是一个特别诲人不倦的老师。
那这周四我们会邀请他来做一场直播,那也有人说你那个历史的专栏特别好,那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一个历史专栏来定义施展老师的这套体系,其实可能不能叫说小了,我觉得只能说说的不准确。
应该说施展老师的研究的体系是一套历史哲学,这准确的来说它其实是个历史哲学或者叫做大历史观,他不是在谈历史这一个学科里面的东西,它其实是把历史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经济学等很多东西,甚至还包括一些人类学的研究的方式架构在一起。
这仍然是芒格说的多元思维模型,就是把不同学科的这样一个精神或者说研究方法架构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同样的史实,你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觉得这是施展特别能开脑洞的一个部分。
那说实话施展的中国史纲50讲上线之后,我其实不是第一时间去听的,因为我跟他非常熟,他老侮辱我,他其实比我大一岁,他老管我叫大婶, 一个老管我叫大婶的人,我怎么可能第一时间去支持他。
而且我也觉得说他的那个内容我也很熟,因为多次我们面对面的交流过,但是有一天我们觉得说好像不给他贡献99块钱也对不住他,我有一天就出于支持他的这个角度,花90块钱买了他的这个课程,然后我有一天在刷牙的时候就打开来听。
说实话作为一个跟施展本人很熟的朋友我都惊艳了,我觉得我们的很多同事也认识施展,可能也有这种感觉,我当时惊艳是觉得说我的天哪,就他的这个表达能力怎么这么好。
因为我们在面对面聊天的时候他也非常精彩,但你就觉得特别能吹,特别能聊,但是当他完全进入到一个产品交付的那样一个状态的时候。
我觉得施展的交付能力简直是就是在得到的头部老师里面肯定都算头部,交付的非常好,又精准,嘴皮子又利索,声音条件又好,再加上他那套庞大的体系,非常有面对面聊天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我觉得它内容的水准真的是超出我的想象。
我作为一个就是他的老朋友,也作为一个得到的工作人员,我都觉得说我的天哪太精彩了。
所以我觉得施展能够取得今天的这样一个用户的认同真的是实至名归,所以周四也是要求他一定要再来做场直播,就是跟大家再补一次课,很多东西他在50讲里面还是没有讲透,然后我们请他来把那些没讲的,我就跟他说,我说讲了你就千万不要再讲了,大家没这个功夫。
你一定要把没讲的好东西再给大家讲一讲,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得到晚自习的一个传统,老师把压箱底底的货要拿出来再给大家做个辅导,包括有些问题不在互动的这个场景当中可能说不透。
那么我们要拿出来做个东西,所以这点我也特别想跟我们的同事去说,特别是出品人们去说,就是我们在做得到的直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就得到直播,首先是个晚自习,是个服务,是对我们重度用户,在他们使用完内容之后有问题,然后有进一步学习需求的时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服务。
那么他的首要目的不是销售不是促销,所以你不准把他给我弄得跟电视直销似的。
那么这一点希望大家克制,我完全能够理解,咱们的出品人出于对老师负责人也好,出于对自己的这样一个上进心也好,特别希望自己负责的老师和产品的课程能够卖的特别好,我完全能理解。
所以你用你的方式推荐用户,包括请用户帮助我们去传播产品,这个完全都是应该的,但是不准按电视直销那路子来。
耗费我们用户的时间,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我们的老师把这个晚自习上好,这是这周的直播。
然后另外一个事就是我们出现了两个运营上的难题,那么这两个难题我也想跟大家来复个盘,那么一个就是上周罗胖去一个答题的一个公司,就是这个答题赢奖金,我们很多同事和用户可能也参与了去这个就做了一场这个答题的主持人,那么这个活动我们去运营它的出发点,是说希望能够去体验更多的跟知识标签有关的产品,它们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它们是怎么运行的去做这个体验,那当然也希望能够去激活一些我们的沉默的用户,这有一个好玩的活动大家愿不愿意参加,但事实上去了之后再回来,我们发现在后台也收到了很多用户的批评。
那么这个用户的批评主要是来自于说你们不说彩票上做广告你们都不去吗?你们都不做吗?你们怎么跑去一个这种答题的一个什么凑热闹去了,怎么这个我就觉得那个产品逼格不高,你们怎么能去凑这种热闹等等,说实话接到这种批评其实还挺多的,然后我跟运营同事也复了个盘,那我觉得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对我们来说用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因为最近答题这个事太热了,你去参与这么一件事确实有凑热闹蹭流量之嫌,那么之后我们在选择一些活动的时候我们就可能要注意这一点,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觉得说可能把这个问题就想简单了,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他们的观感可能不是这样的,所以我特别请同事去注意这一下,就避免一切就是蹭流量,蹭热点这种嫌疑。
那么第二个我也想说一下,就是如果我们同事碰到这种情况,可能我们同事心目当中都有人会这么想,我想告诉大家就是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会,就对于我们来说,我觉得去年有一件事儿,其实我这人有的时候挺被动的,就不是特别主动会去社交,不是特别主动会去尝试一切新东西等等,老觉得姐还是有个审美上的追求,这东西太俗了不感兴趣。
去年我有一次跟马东老师吃饭,也是我们好朋友。
马东老师就说了一句话,当时马东就是每周都在做直播,每周都在做直播,就是去年年初就直播最热的时候,就那时候直播可能跟今天的答题一样,然后完了之后我就问马东。
我说马老师你这么忙,你天天直播有劲吗?而且我就你这么大一名人,也是知识分子你翻得上吗?后来马东就说,说我不这么想,就当一个新的事发生了,但是我不懂他我不明白他,我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一头扎进去,就我要去体验它和尝试它,而不是坐在旁边抱着膀去评论他和观察,他说因为评论和观察是不能帮助我理解这个失误的,那对于我们做电视的人来说,直播这件事这么新,对电视对传统视频冲击这么大,我不可以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所以我的方式就是一头扎进去,用我各种姿势来去体验它,做一个这样的活动,做一个那样的节目,而我用直播来做各种各样的形态的东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去摸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它跟我们原来的理解的电视有什么不同。
所以马东老师经过那段时间密集的体会之后,他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理论,我觉得是一个电视传播的理论也好,还是说互联网视频传播理论好,我觉得非常开脑洞,回头找机会可以单独跟大家说,我那次对我真的震动挺大的,就是你说要论名气,要论影响力,要论学问等等,那马东老师简直就是,我们都没法跟人比,只能跟人提携,但是人家都能毫无思想包袱的去体验,而是采取一头扎进去的方式去体验,我觉得这个真的了不起,真的非常了不起,所以从那以后我就改变了我自己的看法,就这事我看不懂不明白,先别忙着评论,然后你如果自己没有做过,你上来就评论,只能证明你自己是个那个傻什么,所以最近答题的这个这么热我自己也去体验了一下,作为答题者体验一下就还是不透,所以那天就把罗胖发出去说你去给人当主持人,你去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所以我们很多同事回来之后就觉得说有收获,包括说答题,大家注意到没有?答题跟我们这种直播不太一样,我们是横屏的,他们是完全述评的,是完全人是站着的,整个屏幕填满的,OK,这样一个竖屏的录制是怎么完成的,它为什么要这么竖屏录制?你想过没有,它为什么不能是横的?其实如果你不在那个现场你没有录过你都没这个感受,所以当时那天回来罗汉就非常兴奋,说我想通了一个我们讨论了很久的问题,还真是在那个现场一下子就想通了,我现在还不能跟我们同事说这个问题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有点大,但是我觉得我们再往前趟一步可能就可以对市场去公布这件事情了,所以我觉得说,怎么说?没有投入的不是,就一个人熬印从来不会吃亏的,你对一件事情有热情,对一件事情做了新的尝试,绝对不会吃亏的,你的收获不在今天就在明天,那不可能说一个人说我热情的去尝试一个新的事物去拥抱一个东西,一个陌生的东西我自己全是损失,没有收获,这不可能。
所以借这个事我也想说一下,一方面用户的批评,我觉得我们从某个角度还是要听进去,要避免给用户带来不好的观感,但是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要知道所有的新生事物都值得我们花时间和花精力、花资源去做尝试,因为你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那所以具体到这一场的活动来说,如果未来我们还要去做这样东西的话,那我觉得可能我们就要做一个切割,就是罗胖该去去,我们该去尝试,该去尝试,但是我们就别敲锣打鼓的在站内给我们用户去说,花用户的时间去参与这个活动了,可能要把我们自己的这种体验尝试的事情和用户要参与的事情就把它切割开就可以了。
第二件事情就是今天刚发生的,就因为今天我们预告了精品课要在2月1号整体涨价的这样一个问题,当然有很多用户是非常支持我们的,就说精品课收获很大,当然应该涨价如何怎样,但是当然也有很多用户其实是批评我们的。
我也看到我们在首页的预告涨价的那个栏目下面,我们同事可能还是出于维护自己的面子,维护得到面子的这样一个出发点只放出了支持涨价的这个声音,没有放出来反对涨价的声音,我其实没必要,我建议大家如果有理有据,不是情绪宣泄似的,而是就是说觉得你不应该涨价,反对涨价的声音也可以放出来,就是每个用户的声音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被公平的对待,所以这是我们处理一个意见的方式,但是我想说就是但是精品课还是得涨价, 为什么还是得涨价?这是非常简单,就是我们的老师他们付出这么大的辛苦,然后完了之后做的这样的课程,第一个就是如果我们只卖9块9,事实上我们是对不起老师的,因为那我们一个老师去做一堂得到的精品课最快的可能也要花两个月的时间,就用两个月的时间不断地备课,不断地备课,下次我可以带我自己在电脑上记得有些课程的底稿的版本号给大家看,就大部分老师是10稿以上,10亿起搞才能去再录一堂得到的精品课,而你别小看有的老师的精品课可能只有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录制至少是10次。
你像斯班瑟他在写作课他非常好,要知道我是德国人民文学奖的人,我听了斯班瑟的写作课都觉得收获非常大,你像他是常年在香港,他为了录制这堂课,一开始他就非常自信,因为他大网红,我在香港给你录,如何怎样,后来说不行必须来我们的录音棚,我们的录音导演和我们的录制主编同事必须在,你才能录制。
就这么一个情况,他来了四次,就两次已经录完了,然后自己听了一下,觉得不行又来第三次,第三次录完了再一听有些细节处理的不好,再来第四次,从香港飞北京来了四次,每次都是一整天以上的时间,有一次可能录了一天半,然后来去录制,最后才呈现出大家听到的这一小时的课程,就这么一东西,咱给人卖9块9,我涨这个价真不是为了得到要多挣那九块钱,而是说我希望不要对老师的个人品牌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就我们确实很干扰人家老师的个人品牌,那当然这些老师现在他们出于对得到的支持也好,对得到的认同也好,就反正是跟得到合作我们就支持得到,得到说怎么着我们就怎么着,但是你要知道这些老师在线下的课程都是一天五万、十万,马旭君一场演讲的这个指导,一场英文的这个面对面的一场指导都是十几万块钱的,你给人9块9就卖了,那我觉得对老师的长期的品牌,是有特别大的影响的。
我刚才过来一个老同事待会介绍给大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是从为老师服务的角度和公平对待老师的劳动成果的角度,希望能把这个价格稍微往上调一点,但是同时又不希望去影响用户使用这些产品。
那第二件事情就是说实话得到今天是有行业责任的,就是得到,但是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得到自从给年度专栏定了199这个价格,市场上几乎没有人能去突破这个价格。
所以前两天陈春花老师就批评我,说你作为行业领导者,你必须有这个义务去不断突破这个价格的天花板,这样才能带着整个行业去往更好的收益和更好的循环这个方向去走。
当时陈春花老师还给我讲了,这个当年她给美的做顾问的时候,就指导美的怎么样把品牌一步步去做升级的这个例子,他说这就是行业领导者的责任,就第一个给冰箱涨价的人当然有点吃亏,但是从长期来看,你其实给行业赢得了空间,也给自己赢得了品牌升级的空间,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春花老师说的非常有道理,那未来我不是说我们要整体涨价,而是说我们要更合理的去架构我们的整个的价格体系,这个其实是一个行业责任来着,所以基于这两点我自己觉得这个价格的提升是合理的。
那么同时我不知道我们的同事有没有看到,因为今天好几个同事压力挺大的,因为可能在朋友圈在后台就是被用户指责和批评,那我也希望我们的同事不要太委屈,因为用户又不是天天跟我们一起上班对吧?很多问题用户不理解,我觉得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解释的。
那么第二个就像我之前跟我们的客服同事说的一样,因为有的人经常在得到买本书,比如买本施展的《枢纽》,看到最后一页了然后说要退货,然后你问他说你开封了吗?开了。
你看了吗?看了,但是我还是要退货。
然后我们说你为什么退货,我觉得不好看我要退货,我说碰到这种人一分钟都不要跟他解释,也不要跟他讲什么消法不允许退货,不允许这样退货对吧?直接给他退,把原价退给他,书我也不要了,你留着吧。
就是因为我们同事的时间也是值钱的,我们的生命也是有价值的,所以我觉得大家不用有那么大的压力。
那么同时,这次调价我觉得还是处理的不错的,因为我们提前两天挂出了这个首焦,而且是以一个提醒老用户的角度,就是反正两天后我们会去做这个提价,所以对于现在已经在得到站内的老用户,我们是肯定还是维持原价的,所以如果大家觉得有需要你就去订购这个课程,如果你觉得没需要那也没所谓对吧?就是你就知道这件事情我们提前告知了,但是我们希望避免的情况是说,那用户本来今天想买,忘了,然后明天一看你涨了一半价我不高兴,这个不高兴就是应该的,这确实我们没有做好告知工作,所以只要我们做好了提前告知和充分的跟用户去解释和沟通,那我觉得不要担心这个问题,哪怕有个别用户不是很理解,甚至批评我们,我觉得这也是该承受的。
这个范爷不是说了?万箭穿心习惯就好,这何况就是你涨价,然后被用户批评了,你这有啥委屈的。
这个非常正常,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运营上的问题,跟大家做个解释。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接下来会有几个很好玩的事儿,第一个就是我们今天在线上有1万多用户,我要告诉用户一件事,如果单身用户请注意了,在进入2月1号之后,我们会发起得到的相亲大会。
因为每次都有人在说,说我一定要找个用得到的男孩然后当男朋友,还有人说我一定要找个得到的女孩当老婆,如何怎样,你们这都是说说口炮不能算,那么我们要给大家办点实事,就是我们会发起一个得到了线上相亲大会,那么大家可能知道我们得到的运营负责人马想本来就是花田的,是个著名的这个叫什么婚恋品牌,婚恋产品,所以他也得心应手来干这件事,那我们会发起这样一场相亲大会,那希望把那些得到站内的优秀的男孩和女孩去找出来,那说到这儿就必须得说参加这个事还是非常好的! 我老公就我现在的先生就是罗辑思维的用户,而且是罗辑思维的铁杆会员,如果他当时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没有亮出他的铁杆会员的身份,我觉得那天晚上我都不惜的搭理他,但是由于他是铁杆会员,所以当然就额外的对他客气了一些,因此我们就交换了联系方式就熟了,那半年之后就成了我老公了,那到目前为止生活质量还是不错的,所以我想以这点来证明就得到了女用户和男用户水准都是可以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我们的相亲大会,但是我必须说一点,参加相亲大会如果你真的不是瞎凑热闹,是真的想找个男朋友或者女朋友!你得去把梁宁的那个课学一学就是你得认真比如说尤其我要说一下女孩子,过去罗辑思维还没有得到的时候,我们在每年的春节我们在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号上搞相亲大会,那这时候就碰到很多女孩子其实特着急,条件都很好,也真的是想找男朋友!但是你发你的个人的征婚介绍的时候,你好歹给我发张正脸的照片来,你说你要相亲你给我发一背影照片这算怎么回事,还有的人给我发一个照片,上面挡一狗脸,这算怎么回事,你到底是想找男朋友还是不想找男朋友。
那包括说男孩,当然也是因为每年我们都搞得到内购专场,就得到自己的同事,当然单身也特别多,我们那些程序员你要想找女朋友,你能不能好好拍张照片!你能不能洗个澡再拍张照片,你说你弄的这个(听不清00:41:39)就恨不得在公司洗手间里边自拍一张,你说你发出来想找女朋友那是不可能的,你这个产品不过关,所以我建议大家能够用产品的意识来去处理好这件事情,那也期待大家有情人终成眷属。
反正到目前为止,在罗辑思维相亲大会上认识的男用户和女用户真的喜结连理的,据我所知不下于50对了。
可能至少还有50对没结婚,但是肯定是男女朋友就100对。
就是大家建立长期关系的,所以我觉得还是非常好的,这个祝愿大家,这个有人说我是以权谋私,这还真不能算,我这是服务用户,然后另外一个就是从下周开始罗辑思维,这个罗胖的每天的日播节目就会放一个寒假,那么罗胖已经在节目里面跟大家请假了,一个是这一年实在是太累了,每天要干60秒,要干10分钟,要干春秋两季发布会,还要干跨年演讲,就是罗胖真的是太累了。
然后第二个就是他确实是要利用这个时间,其实也不能真的休息,其实是传点选题,然后干个大活,那我可以告诉大家,就如果这一个月他这个闭关的这个过程能够把这个大伙准备好。
放心,春节之后回来,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会收到更好的内容,会得到更好的服务,所以我也希望罗胖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祝福,就是让他做完这周的内容,踏踏实实的去过个年,照顾照顾孩子,能够把我们布置给他的更大的大活去干好。
接下来,我就想说我们今天要说的另外一半的问题了, 不是标题党,我们本来要说的是说为什么反馈系统是我们的第一优先级的问题?为什么反馈是第一个优先级的问题?我首先说几个段子,就你都觉得会是段子。
有一个公司要跟我们合作,大家知道在大公司里面,互联网公司里面有个岗位叫BD,我不知道大家懂不懂,BD就是搞联系的,就是各种联系。
去促成公司之间横向的这样一个合作,准确的来讲叫商务合作部门,或者叫运营协作部门,大概是这么一个部门。
有一个大公司的BD就主动来找我们合作,其实首先是他们高层来找到我,说花姐,我们能不能合作,我说挺好的,但是我也对接不了,我说这样,咱们拉个群,把双方的BD拉到一起,大家就可以对接起来。
就在一个非常重要和正式的合作里面,而且双方的算是高层,都在群里面,就发生两件事,一件事就这个公司BD就因为他要去准备宣传等等这些事情,就发来一个素材,我们一看,大字写着,得到APP创始人罗永浩,如何、怎样。
我们看了一眼说不好意思,我们创始人不叫罗永浩,叫罗振宇,他就把那个部分改了,问题是打开一看,底下还是罗永浩,那就再回去说,你下边还是错的,下边那个还是罗永浩,这个罗永浩老师我们关系也很好,也是好朋友,但是我们老板真的叫罗振宇。
所以就几次三番之后才算是改完,改完之后我觉得说最起码要有个道歉,不好意思,我搞错了,我倒不是因为说这个名字搞错了,我就不依不饶,你比如还有人管我叫花不脱,我也不会生气,你这不小心打错了,无所谓,但是如果是个正式的合作,你把合作方的名字打错了,可能对不起,我搞错了,有这么六个字,其实就OK了。
但是没有,自始至终没有,他们觉得特别无所谓。
这个我就不能理解了,我觉得这个难道不是一个基本的商务礼仪和教养问题吗?以及对合作公司的一个尊重问题吗?何况我们双方还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所以这个很有意思,同样是发生在跟这个公司的协作过程当中,有一天我们同事在群里就说一个事,不小心就圈错了一个人,刚好圈错这个人是他们的老板,对方的同事居然第一时间蹦出来,那我觉得蹦出来也可以理解,比如说这事不用找他,我就能负责,你就跟我说就完了,我觉得这个是正常的。
结果蹦出来就说,说你能不能别艾特我老板,我们老板很忙的,你看这多像笑话?这些问题都是真实发生的。
还有另外一个团队,就是他们这公司特别大,所以他跟我们进行这个合作的时候,其实可能同时有三个部门在对接我们,但是对于得到来说,我们一直特别强调就是叫一站到底,就是谁对接这个事,不论这事多复杂,你把它给我盯到底,你不要东拉一个西拉一个,最后弄得非常复杂。
所以他们有三个平行部门的人来对接我们。
所以最后就出现了说,在跟我们对接的群里面,他们自己仨人打起来了,因为他们三个业务部门的利益不一致,打到什么程度?打到最后他们的某A部门,会去找我们的同事说,你能不能找我们那B部门,去把那个数据给我要过来。
我说实话,当我听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是极其震惊的,非常非常震惊,因为我知道大公司病非常可怕,但是我很难想象它已经到了这种程度,然后另外一个公司也特别好玩,这个公司有两个业务部门,相邻的业务有亿点重叠,那两个业务部门都非常认同得到的品牌的价值,都很希望跟得到合作,因为都知道得到的用户质量非常高,对吧?得到用户特别了不起,然后想跟我们合作。
然后他们同时提出了一个诉求,就是你跟我合作,别跟我们隔壁那部门合作,你要排他。
然后我说我见过排竞争对手的,我没有见过排自己兄弟部门的,这事真的没有见过,那么今天下午刚刚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之前我们花了很多钱,然后购买了一个服务,就不说什么服务了,然后很快就发现这个服务好像有点问题,使用起来有点问题。
然后我们就去问这个服务的提供方,说我这花了大几十万买了这个服务,但是我觉得这个不好用有点问题,这到底是我们使用问题还是你们产品当中的问题。
他们就看完之后说不好意思,这是我们产品当中的问题。
而且是错的,就请注意,不是不好用是错的。
然后我们说那怎么办?我给了你好几十万,你给我一个错的东西,他说我们马上整改,那我说什么时候整改?5月份吧。
我的天,我付出了几十万的代价,买你一个服务,然后你也知道你错了,然后你要到5月份才能开始整改。
那么这段时间我不是要求你退钱的问题,我想好奇知道的是你这个公司为什么还能活到现在,就为什么还能在市场上呆着,你看这个听起来的话就非常像是段子对吧?像是我们这种小公司黑人大公司段子,我告诉大家这都是最近一段时间真实发生的,还有一些更奇葩的,因为说太具体就不好了,咱就不再说了,那我想说这些不是为了笑话人家,就像马想今天说的一样,说你赶紧说说,再不说咱们公司可能也被别人开例会去说了,确实是,就这种问题,他并不是因为太奇葩或者太罕见,其实只要我们稍微有一点跟大公司或者成熟的公司跨部门打交道的经验,我们就都会知道这些问题是不新鲜的,就包括在我们内部说我们是不是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也或多或少会有这种事,什么自己人甩个锅给别的部门,然后什么这个事明明自己一个人可以在内部协调,为了省事说拉一串人进去跟人搞对接,我觉得这种情况都非常正常,然后但是为什么屡教不改?就是我是觉得说为什么这些公司是他们的老板不知道吗?还是说他们自己本人不觉得这事丢人吗? 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这个主题,就是根本上来说,当你的公司越来越大,当你的规模越来越大,当你的复杂性越来越高,你第一个丧失的能力就是获得反馈的能力,就是这个市场上给你反馈,他已经没法,除非他强烈到非常强烈,比如说我对于这家公司的谴责,我发了一封公开信,我公开在朋友圈里面去谴责这家公司,我指名道姓地跟他叫阵,对吧?我发律师函给他,就除非我的反馈强到了这种程度,否则就像我刚才的这种抱怨和嘀咕已经完全没有办法反馈给这个公司创始人了,就这个组织已经没有能力去接受这种反馈了。
而当这个公司他又没有赋能给到第一线的人的时候,那也许我在跟这个人直接打交道的时候我是不满意的,那如果他有权利或者他有责任的话,他能够get到我的这种不满意,他可以去作出整改。
但是因为绝大部分一线都没有被充分的赋能,所以这件事情就变成了我反正是为做而做,老板让我干的事我全做了,你不满意我知道,但是这不该我,因为这事也不是我的责任,我替你向上反映或者我替你收下来,甚至更恶劣的一种情况是说我连哄加骗让你今天高高兴兴的过去拉倒,而这个问题并没有真实的被反映出来。
你看,所以很多情况下就是这个公司的第一线,本来应该是解决问题和拼刺刀的第一线,最后往往变成了一个对用户连哄加骗,然后去消化问题和掩盖问题的第一线。
这就非常可怕了,就是我们的一线竞争力就丧失掉了,那么一线经历丧失掉之后,这个公司就像这个什么就渐冻人一样,它是逐渐麻痹的,先是我的这个手指头动不了了,然后逐渐麻痹,逐渐被到心脏,然后公司死了。
这个情况并不是我夸张,那我觉得随着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果我们不能每天都非常警惕地去面对这种事情的话,我们也会变成这个样子。
所以回过头来讲,就对一个公司来说,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丧失我们从市场上从真实的环境当中,从真实的用户那里去获取反馈的能力,因为反馈什么?反馈就是路标,反馈就是指导我们往哪走的这样一套路标,就像前段时间罗胖说什么,他说到了,说反正这事就是摆在我面前就悬崖峭壁,我们任何人都不能替你走一趟,他替你走一趟你也得爬上去,你也并不是说它走完你这就变成一个什么滑梯,你就可以滑下去了,那么但是有些东西是可以成为我们那个攀岩的那个支撑点的,那么所谓的前人,所谓的经验,所谓的反馈,对于我们的用户的反馈,就是我们判的一个个小窝,它并不能让我们爬的更简单一点,但是至少他们让我们有一个着力点,就我可以去发力,然后在这个方面发力往前前进一小步,然后在这个方面发力,我在网上前进一小步,这就是反馈的价值。
所以反馈确实是我们第一优先级的这样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之所以特别想说反馈系统,其实本质上还是从我的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个观察开始,我知道(人名00:53:17)现在还在看我们妈妈的直播,你就必须说张乐意的事了。
我女儿张乐意两岁半,那现在刚好是就是语言能力特别发达,然后现在就是会说快板书了,然后也有了一些非常可爱的能力,比如他会唱歌,比如他会背唐诗,他甚至会被一些很长的东西等等,我觉得都特别好。
但是作为母亲来说我非常清楚,我的孩子不是一个天才,他不是个天才,因为我就不是个天才,他爸爸也不是天才,就我们知道这个基因的影响,而且我们也知道概率,绝大部分人就是普通人,所有我们后来看到的这个了不起的人都是一个普通人不断去刻意练习,不断去修炼去成长的这样一种结果。
所以对于他来说,我觉得说他自己的所有的东西我觉得非常高兴,替他欢呼,提的非常可爱,太可爱了,但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说他并不是个天才,他很好,但是我最近非常忧虑一个问题,因为我们这一代的家长太焦虑了,所以我们会去送孩子去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然后家里很多人围着她阿姨围着他外婆围着他外公喜欢他,每个人都喜欢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就发现说,因为我最近也在为他选幼儿园,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其实在制造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叫做假象,就是我突然意识到说我们在说教育这个问题,教育那个问题,我自己觉得说教育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把教育和真实的世界割裂开了,教育和在真实的世界里悬空了。
就是我们在给孩子营造一个虚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告诉他,你真棒,你是天才,你了不起,你有才华,你好可爱,然后让你完美等等等等,所以如果他孩子非常小的时候,我就是OK的,没问题的,但是稍微再大一点这个让。
给他一个超强的正面反馈这件事情永远给他正面反馈这件事情,事实上我觉得我当然我也是比较忧虑的,就我觉得会阻断他的社会化的进程。
因为当他去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他就必须学会跟陌生的小朋友在一起,他就必须学会跟别人share一个玩具,他就必须学会说跟陌生的老师要打交道,以及他必须学会老师不可能无时不刻地关注你,他不是你的妈妈,也不是你的阿姨,更不是你的外婆,他要照顾很多小朋友,那么他不可能无时无刻地关注你,他不关注你的时候,你得知道你要自己去照顾自己,以及即使老师不关注你,你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的。
那我发现对这一代孩子来说可能这件事很难。
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学习的叫积极心理学,在学习的是说告诉孩子你真棒,那其实这使得我们给孩子营造了一个假的世界,那等到他18岁或者多大的时候,一下子进入到真实世界,他会发现我靠这个世界要重组了。
就为什么他们适应社会,就从一个大学生、高中生适应社会这个过程这么难,甚至大学毕业第一年失落感非常强,就是因为从假的反馈要进入到真的反馈里面了。
真实的世界不这样,首先真实的世界没有那么多反馈,不会有人无时无刻地盯着你,要给你反馈。
第二个真实的世界更没有那么多正反馈,因为没有人会再告诉你真棒,你完美,你了不起,你比别人都强,没有的。
所以那这件事情其实对于教育来说不论是当然我相信这学校教育永远都是个辅助手段,家庭教育才是核心。
所以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我觉得所有家长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你怎么样一方面给孩子积极心理学的这套理论,让他们能够有好的自我的自信。
然后另外一方面你又怎么把真实世界引入给他,让他知道你是活在真实世界里面的,真实的反馈第一没有那么高频率,第二没有那么多正向反馈。
那这个真实世界就是这么残酷的,你只有做得非常好你才能得到正向的反馈,如果你就是一个两岁半的孩子,你自己会吃饭这件事就是应该的,我也许会说吃得很好很认真,吃得很快,了不起自己可以照顾自己,但是这件事并不值得一个孩子获得宝宝你好棒,这并不值得获得这样的反馈,也不应该,所以我是觉得说这是一个教育里面特别大的问题,那如果不能给到他这么准确的反馈的话,你就很难帮助这个孩子在他建立自我认知这个阶段建立准确的自我认知,那如果没有准确的自我认知,他就很难进入到一个良性的自我发展里面去,所以这是最近这段时间我对这个张乐奕小朋友,两岁半的张乐奕小朋友比较苛刻的一个观察所得出来的,当然这一切观察在我妈的一句话面前都就丢盔卸甲,没有任何的发言权,就是你又不管孩子你瞎指挥什么。
但是我觉得这个观察和思考仍然是有意义的,那么但是我今天当然不是想讲孩子的教育问题,那我想讲的是说我们这些成年人,我们在每天的工作和运营当中,我们怎么样去建立一个真实世界和怎么去优化这个真实的世界。
第一件事就是我们跟用户在一起的时候,就是我们大家知道所有的游戏其实都是利用人性弱点的,比如说游戏界非常通行的一个做法,也是一个非常底层的心法,就是强反馈。
比如说我曾经跟罗胖讲过一个就戒游戏,玩手游对吧很上瘾,怎么戒掉?很简单,把音频给我关掉,就把声音关掉,你大概一两天就可以戒掉,不论你再上瘾。
那我给大家说的我上瘾到什么程度,大家知道消消乐的那个创始人王海宁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玩消消乐是玩得很上瘾的,然后我在消消乐这么一个号称绿色游戏的一个游戏,我都花了6000块钱,所以我是非常上瘾的。
后来我觉得这不行,这太花时间了,然后我就说这王海宁是朋友,我也对得起他了,我都花6000块钱了对吧?我要戒掉,那但是你发现很难,后来我把声音效果一关立即可以戒掉,为什么?因为每一个游戏的生效设计师是赚非常多钱的,因为声音是给你反馈的极其重要的一个反馈点,那么所以游戏就是通过花大价钱去设计生效,然后刺激你的感官,给你反馈点,然后让你成瘾,所以当你把这个反馈点关闭掉,那么事实上你的成瘾的机制,你的成瘾性可能就降了一大半,然后再加上你的一点意志力,你也就戒除掉了,家里有小孩有网瘾的可以试试。
所以那么所有的游戏产品都是这么干的,就利用强反馈刺激你的成瘾性,然后拉住你,让你沉迷于游戏,然后成为重度用户。
这套逻辑我们是懂的,但是我想问的是,对于得到来说我们该怎么做?得到属于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不怎么给用户反馈,对吧?就是非常高冷,各种高冷,就是你自个用,你自个学,学得好自个在第二天接着学。
那我觉得这种态度当然也是不对的。
但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说,虽然我们要经常向游戏学习,我也经常邀请一些游戏的朋友来给我们做交流,但是我想说的就是我们做交流的原因是我们要学习别人的这种底层的逻辑,别人这种驱动的第一性原理并不是学习他们的一切,因为我们并不想把得到打造成一个利用人性或者说去怎么说?诱惑人性的东西,我们还是希望我们的用户能够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面,基于他们的真实需求来使用得到这个产品。
所以我经常说除非用户有非常特殊的场景,比如我连续开车开六个小时,我听六个小时得到,我觉得这个很正常,但如果一个用户天天都要花六七个小时在得到上,那除非他是已经退休的一个老人家,那个确实把得到作为他一个重要资讯来源,如果是个年轻人花这么长时间在得到上,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正常,我并不希望我们的用户要这样去使用得到,哪怕你花了很多钱,我也不希望你这样。
所以对于用户来说我们要去找一个取中的点,一方面我们要给用户反馈。
那么反馈的目的是什么?反馈是帮助用户激活目标。
再说一个生活小贴士,很多人都说自己减肥但老减不下来,节食节不了,然后如何怎样,其实我和罗胖因为都在减肥,而且都还有点成绩,因为我第一次生孩子时候胖了50斤,50斤之后然后我半年就瘦回来了,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心法就是每天上称,如果你每天上秤你就会瘦这是肯定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你完成了量化自我的过程,那么你量化自我之后,你就有了一个简单的标准,就简单易行的标准,这个标准就使得反馈变容易了,就胖了还是瘦了,昨天吃了顿海底捞今天胖三斤,然后这事对你自己来说是一个负反馈,这个反馈会激发你说今天少吃点,这星期别的可不能再吃了,不能再瞎吃了,把这个体重给我找回来,所以每天上秤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反馈。
所以对于得到来说我觉得我们也要给用户提供反馈,那么这个提供反馈的目的就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帮助用户去激活目标,因为学习是挺反人性的一件事情,很累很辛苦对吧?要耗费心力,那这种时候用户当然需要一点小小的激励,就是OK你往前进了一步我们知道,那我也要替你记下来你也应该知道,然后明天再往前进一步了不起,我觉得这就是反馈的价值。
第二件事情就是武志红老师的专栏里面多次讲过一件事情,就是人的毕生的追求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被看见,当这个存在感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和健康的方式能够获得的时候,那这个人的心态就会非常健康,那么他自己自我的这个自洽就会非常好,他就会有幸福感,就会有End peace。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为用户提供合理的反馈,就是这个目的,就是你不能让用户觉得说得到你高冷的离我不是3000米,然后永远不搭理我,爱怎么的怎么的。
不对,我们是一个做服务的公司,所以我们要基于为用户好好服务的这样一个态度来给予用户这个进行反馈。
那么反馈就是就跟我说每天上车一样,帮用户去建立一个小的反馈体系,让大家朝着这个目标不断的努力,这是我们要做的,但是我们不能够去利用反馈,尤其是利用互联网的反馈技术去做,因为任何一个行为,凡有一利必有一弊,如果你去错误地使用它,或者你带着一个杂念去使用它,那可能就会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去做,所以谷歌的理念叫不作恶,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当我们是个小公司的时候,我们也觉得这话还不容易,这是多简单!其实当今天我们也有一点资源我们也有点影响力的时候,就会知道其实这是特别难!主要取决于你那个作恶的那条线有多高,那么我自己还是觉得把它变成高压线,这是我们对用户的反馈,就反馈能创造意义,但是我们不能给用户制造虚假反馈,不能像告诉孩子你真棒,那样把还把用户架空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面,让甚至让用户和真实世界有分离感和幻灭感,这是不可以的,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而且如果你那样做的话,其实最后受损失的还是你自己,为什么?因为好的用户,我说的好的用户就是那些理性真实的学习,他们真正的有社会的参与感和真正的社会影响力的用户不会留在这样的产品里面,他们会离开你的!所以这是第一个跟用户的反馈系统,我们怎么样去建立。
第二个就是在内部,在内部我要强调,就是内部反馈,怎么多都不怕,为什么?因为在内部的反馈怎么说?反馈永远好于没有反馈,所以不要分是负面反馈还是正面反馈,首先第一个标准就是有反馈就好过没反馈,负面反馈也比没有反馈好。
所以大公司最怕的叫石沉大海,就是有一个人发起一个事儿,没人理他,然后有个人做了一件事没人理他,这就特别可怕。
所以对于我们公司内部来说,我希望能够把反馈变得更频繁,而且变成每个人的自觉,就是如果一个同事给了你一个信号。
不论这是大或者小,我就希望你能给他一个反馈,那么什么叫反馈?就OK挺好的,然后我觉得你可以往下推进,或者说暂时我还没有想好,我们找个时间,要不然他深聊一下,这都叫反馈。
但是请注意收到句号不叫反馈,这就叫没有反馈。
所以对于公司内部来说,如果我们希望说,公司可以一直用一个非常平等和民主的气氛往前走,当然这个气氛的形成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好处的,那么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成为一个反馈黑洞。
我记得在去年我们曾经劝退过一个同事,说实话这这是我们在公司不常见干的,那劝退过一个同事,其实他的专业水平什么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就是他的同事他周边的同事跟我说了一件事,说他是个反馈黑洞,我当时一听完这个事之后,我说这太可怕了,就任何事到他那这个黑洞上吸收完没了。
进展、进度、问题、难度,不知道,然后下一次再知道这件事情,就这事出问题了,然后你才能知道,这样的话就意味着说这个人就变成了一个大大的一个黑洞,一个天坑,那么他周围的人因为他没有办法建立协作,这种人当然不能留在团队里面,所以我今天也是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反馈的频率高,反馈的深度深,强度大,这都是一个公司能不能保持民主和平等气氛的特别重要的前提,就是我觉得说关于领导力这件事,回头我们请这个宁强东老师再来做一场晚自习,他是国内领导力的权威,那我跟聂老师多次交流,那我自己觉得说领导力这事儿说大很大,因为道商学院你学一年,也是他读个博士也是,他说小也非常小,就是强反馈,比如说前两天。
这就是生活小贴士,这是我们即将4月份可能要做出来一套课程,我先跟大家偷偷说一下,就是国内真的是最顶级的教育权威在跟我们合作一个课程,那我们很多同事也有娃,然后有很多娃在学钢琴了,那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教育权威是怎么告诉我的,为什么那么多娃不愿意学钢琴,你怎么如果你们家娃去学钢琴,你怎么去判断这个老师是不是个好老师?他为什么那么多娃一说上琴凳痛苦抓狂,这肚子疼然后难受不愿上琴凳,为什么?因为我们的钢琴教育,就是我自己不太会弹钢弹,我学过一点小提琴也没学成,跟杀猪似的,为什么?就因为全是负面反馈,所以我就不学了。
然后那弹钢琴,就老师是(听不清01:08:53)对老师永远是叫练习曲的。
那其实练习曲是挺长的,那小孩是在上课的时候学这个练习曲,然后回去就要每天练习每天练习,因为正常孩子也就一个星期上一次课。
然后下次来老师一见面就是来先弹着练习曲弹当当弹,弹完之后,老师说练了,然后这个有八个地方出错了。
我靠,这孩子就没法办了,我就练了一个星期,然后到你这了,这八个地方出错,这可咋整?所以这个老师说其实教钢琴如果想提高这个孩子的自觉性,包括让他主动去练琴,包括提高它的这个练习的效果特别简单,就是把反馈的颗粒度拆小,比如说你别来给我当当弹整首的新曲两小节。
来,孩子,咱从前两个小节开始可能就几十秒。
没错全对,OK下两个小节再来然后,棒全对。
所以你看这就完成了一个他们叫做小的成就循环,就是他做了一件事情,然后你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他一个反馈,而因为这个事情的颗粒度变小了,所以它产生成果的可能性就变大了,所以你给他反馈很容易是个正反馈,然后你就能迅速把这个事情over解决掉,然后进入到下一个。
所以事实上你的推进的速度反而变得更快乐。
所以如果会用种小颗粒度方式来去建立教学循环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这是教育学专家教给我的一个秘诀,因为我们家孩子还没开始学琴,我还没有这个亲身的体会,如果有人有这个需求,不妨可以测试一下。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内部公司内部也是这样的,就是把反馈的颗粒度缩小。
那么不要等到说比如很多公司那天我跟利斯就是一个著名的游戏业大佬王锡文聊天的时候,王锡文就说,我们游戏业多重要,你想一个人在真实的世界里面获得反馈多难,比如一个男孩追一个女孩,天天这各种献殷勤,送玫瑰花,喝热水,怎么着,这女孩得仨月才能给她个好脸,单独跟他吃顿饭,要不然这女孩太不矜持了。
那一个人在公司里天天好好工作最快,好公司也得半年才能调一次薪,就得到一个反馈周期太长了。
但是游戏你光做一个动作冰崩冰崩就各种声音就来了,加分小金币咣咣就掉到你的这个小口袋里了,你看这是反馈就我们在创造意义,我承认他说的是没错的,但是反过来我们能不能像游戏学习,就我们不能给用户不能给同事制造假世界,但是我们能不能或者应不应该去改造这个真世界,我觉得当然应该。
当然应该,就我们不应该成为一个反馈周期极长,极其冷漠的真实世界,而是应该成为一个反馈周期很短,然后小步快跑,然后每一个循环都是小循环来组成一个大循环这样的真实世界。
所以我特别希望大家去认真看看《原则》这本书,《原则》这本书在得到里有电子版,我不知道我们自己的同事去看没看,万维钢老师也是非常早时间就讲过了,也可以去听万维钢老师讲的,我觉得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坏的反馈并没有反馈好。
就过去我自己作为一个经常就给自己打打鸡血的人,我就觉得说还是得给人正面反馈,然后如果不能给正面反馈,这是我不高兴,或者他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我们还是忍一忍,不要打击用户,不要打击同事,你作为CEO你批评他,或者说你经常批评他,去打击这不好所以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等你攒攒因为你们对他没有真实反馈,他就不知道怎么去修正自己的行为,就像我刚才说那个攀岩的那个抓手就没了,所以等到他真的做错的时候,那可能就是酿成大错,连我们也没法帮他去进行调整。
所以《原则》这本书就是它奉行的叫绝对透明,而且是绝对平等,那我觉得这个东西很残酷,就是作为公司,CEO比如说啊我们检讨一下,说过去一年我做了多少错误决定,我觉得马晓那肯定有个小黑本记着我,但是过去他肯定就忍了就不说了,然后但是我觉得未来我们可能要在公司内部推崇这件事情,就是你得说你得告诉我,因为如果你不告诉我的话,我也没法去完成我的攀岩。
所以《原则》这本书里面其实它披露了一种极其简单,但是极其残酷的规则,就是绝对的透明和绝对的真实,在这两者基础之上给予毫无保留的反馈,不论这个反馈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而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能事实上就不存在负面反馈这件事情,比如说这件事我不认同,或这件事我觉得做的不好,我告诉你,我认为这件事哪做的不好,它并不是一个打击你的一件事情,他并不是一个负面反馈,它只是一个真实反馈,那当然了你听完我的意见之后,你不同意我的意见,你也可以把你的真实反馈给到我,所以这样的话我们才是构建了一个非常真实的但是极其有效的一个世界和一个协作的循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家发现没有反馈系统就是反馈系统不存在好的反馈和坏的反馈,这件事情只存在有反馈和没反馈频繁的反馈和冷漠的反馈这之间的区别。
所以如果你想到这点的话就非常有意思,那我们会觉得说我终于可以我自己想通这点,有一天我晚上半夜看《原则》这本书,我觉得说我终于想通这一点,我可以毫无心理包袱的去做人了,不存在好反馈和坏反馈这件事情。
所以回到哪怕是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里面,如果我们去反思今天的教育的话,那可能我们这一代人遇到的问题经常是说什么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说是家长并没有给你很多反馈,或者老师也不太重视给你反馈,就我们可能处于那种渴求反馈,我觉得我还好,就是我的父母还是尤其我妈是一个特别频繁反馈的人,我觉得我还好,但是我知道我的很多同龄人,比如说1979,1980这批人确实是是处于渴求反馈,我也跟武志红老师聊过,就他也讲就很多找他寻求心理治疗的人,实际上问题都很简单,就没有说那么吓人,就是在他的成长期没有得到足够多的反馈,所以使得他缺少那种意义感,而这个意义感随着他的生活的复杂度提高,他就会觉得有幻灭,以及缺少站起来行动去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利器,所以我觉得一代人是说缺少反馈,罗胖曾经跟我讲过一个事,特笑死我了,说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对他爸特有意见,他说每次他考了特别好的成绩,跑回家去得瑟的时候,他爸都跟他说,你要戒骄戒躁,这有什么可骄傲的!所以他觉得好像特别没有成就感,这当然也是一种问题,但是不断的告诉孩子你真棒,你是个天才,你是完美的,你了不起你比谁都强,这是可能也是不对的,这也是个假的反馈。
所以我觉得首先我今天想跟大家说的,就是如果我们回到公司里面去的话,回到我们的管理和领导这边心里面去的话就是没有好反馈和坏反馈,只有有反馈和没反馈,那么再有反馈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够把反馈的颗粒度变小。
能够把我们的协作循环变短,如果一件事情我们要憋一个月才给反馈,那我们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扪心自问,就在这一个月时间里面我能不能创造3个反馈点,创造4个反馈点,让他能够有那个攀援的抓手可以往前去走,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另外一个我强烈建议我们每一个带队伍的人都能把《原则》这本书好好看一看,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大概率你会成为一个在普通人群当中不怎么受欢迎的人,因为你太爱说实话了,以及你太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了。
但是在一个我们这种以精英主义为目标的团队里面,你会非常受欢迎,因为你会突然发现你的力量变强了,这是我们内部。
但是最后我想多说一句,你看我一个人讲了那么长时间对吧?我们公司最大的好处就是完全不在乎自个老板,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人给我有送水,我最后想说一点这个心得。
就你们千万别送不送是我们的优点。
我经常在外面跟别人开会的时候发现有的这边跟我平辈的人这个什么带俩助理,然后什么助理给皮大衣拿着大衣,然后女的领导者助理给你拎着你那小坤包,然后如何怎样,我就觉得非常可耻,就不能忍受也不能接受。
最后想说一点就是反馈系统确实是我们不论做产品还是做管理的第一系统。
但是我想说的就是,当我们在研究这些技术问题的时候,研究管理技术,领导技术,研究产品的技术,运营的技术的同时还不应该忘掉一件事,就我们人生的第一要义是什么?就是不论我们今天做什么工作,我扮演什么角色,归根到底我都是一个人。
请注意我的重音。
不是我是一个人,而是我是一个人。
确实是这样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自己没有别人,也没有人帮你,对吧?你所有的问题都是你自己的问题,你所有的问题都要靠自己去解决。
那么当我们在解决一些具体的产品问题和管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到反馈的技术,但是回到我们内心,回到我作为一个人的修行,或者说我们一个人的这一辈子的时候。
我觉得中国文化当中有非常多的说法,当然今天罗胖的十分钟节目讲的也是(英文01:18:53)学派,大家也可以去听一下,其实本质上也是这个就是不外求。
然后儒家经典叫慎独,就是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
然后我所有的修行学习,努力练习的目标,最高目标都是不依赖于反馈而获得意义感。
我不需要别人给我反馈,我也知道自己该去哪,我也知道我该怎么做,我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哪怕我流落到荒岛上,我仍然能按照我的内心的最大的原则,我的第一性原理来去安排我自己的每一天。
这才是我们作为一个人修行和练习的所有的目的。
所以我特别想跟大家强调这一点,尤其我们的同事,尤其是我们很多年轻同事。
我们也会有同事说,因为你给我反馈少了,所以我不高兴,你不重视我如何怎样。
那这个首先我得承认错误,对吧?就我忽略了你,这肯定是我的问题,但是我想说的就是反馈是一套技术,但是它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而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有句话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吧?佛教有句话叫如如不动,什么叫如如不动?对吧?就是不论外界发生什么你给我好的反馈,我也清楚的知道说我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我还有哪些地方没做好。
你给我负面的反馈,我也能够冷静的去判断这个反馈对我来说有什么帮助,以及哪些反馈可能对我是没有用的。
一片嘈杂的时候我也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准确的。
万籁俱寂没有声音的时候,我也知道我自己内心还有一个声音可以让我安排自己下一步往哪走,我觉得做到这一点可能才是我们所有努力的目标,也是我们生而为人要去练习的一个目标。
所以怎么样去区分我们的反馈的技术和我们自己内心那个不依赖于反馈的那个自我,可能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一个挑战,我也希望在我们这个团队里面能够共同来去研习这两个看起来很矛盾的问题。
所以今天是我跟大家要谈反馈这个问题的几个层次,我希望我们所有同事都能够在未来去想想这个问题,在我们每天工作当中也能够去想一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今天的例会就是这样。
当然我非常可爱,我看到有一个同事他叫彭(人名01:21:27),这个用户特别可爱,他说其实打麻将反馈的效果最好,说的特别对,昨天我还说,我说什么人力资源研究,这个技术那个技术这个测评那个测评,就是组织起来打一把麻将,不是打一晚上麻将,这个人的德性什么样其实就特别清楚了,其实所有的测评都是这个目的,包括领导力测评也是这个目的,给你一套难题给你一套问题,给你套场景,不断的去搅动你的这个本性,让你在一个复杂的反馈系统里面把你的本性暴露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麻将确实是集所有测评技术之大成者,这个回头咱们找个机会,咱们跟我们这儿的比如说像聂老师这样的领导力专家来聊聊测评问题也很有意思,所以今天的例会就这样,明天晚上咱们看王煜全老师来跟大家的晚自习分享,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