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igital Literacy Framework

wj23027 edited this page Aug 28, 2023 · 5 revisions

数字素养框架

1 引言

今天我们处在数字化到数据化再到智能化剧烈转型的时代,这个时代催生了随处可见的机会,也带来了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是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也是摆在我们教育界面前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数字素养框架(Digital Literacy Framework,DLF)是面向全民的全面、结构化的数字能力定义体系,可作为数字能力评估和各类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课程研发的基础。

1.1 数字时代的教育挑战

随着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体系无法及时解决各种数字鸿沟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 新技术、新工具越来越快地渗透到学习、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年龄层的所有人都时常面对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工具;
  • 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带来大量信息与事实查核的负担,普通人面对超载的信息流,难以辨别社交媒体中涌现的各种错误信息(misinformation)与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增加了认知偏差甚至族群分裂的风险;
  • 理解计算机科学原理、掌握计算思维与数据思维、正确运用各种数据工具,已经成为一种不分专业领域的通识能力,但大部分人缺乏获取这种能力的渠道;
  • 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演进,很可能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及工作岗位重构,所有产业领域都需要进行深入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思考及尝试,但同样的,大部分人缺乏获取相关必要能力的渠道;
  • 数字化进程中潜在的安全与隐私保护风险正在增加,相关的道德伦理与法律建设相对滞后,亟需人文领域与数字科技领域的相向而行,以及与政府监管者、立法者积极有效和制度化的互动。

所有这些问题需要教育界的重视,需要我们通过深刻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一个面向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体系,一个数字化赋能的终身学习体系。

1.2 数字化赋能的终身学习

学习本来辛苦,终身学习就更加不易,但上述挑战对全人类都是公平的,那些能够克服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人能够建立显著的竞争优势,对国家与民族来说也同样如此。我们作为教育界的一份子,力求为全体国民提供数字化赋能的、高效的、可持续改进的终身学习服务,包括:

  • 以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为抓手,从理念、方法、工具等各层面促进更多人加入到终身学习的行列中来;
  • 通过数字能力标准测评搜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水平现状,有针对性地研发高品质、易推广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课程产品;并进一步面向不同人群及提升目标,提供丰富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路线图及解决方案;
  • 建立数字能力测评与提升的标准体系,充分结合体制内外的教育产业链,共同为全民及各行各业提供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服务。本文描述的数字素养框架即为上述服务的基础,它描述了面向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包含哪些领域,以及在各个领域包含的不同成熟度水平。

1.3 本文结构与用法

本文所描述的数字素养框架包含两个维度:

  • 领域:即我们关注的各种数字能力,根据其特点进行分类,分类主要从教育提升角度出发,尽量将性质类似、学习路径相关度高的聚合在一起;
  • 成熟度:对某个领域能力的掌握可分为若干等级,为方便理解及实践推广,不同能力的成熟度等级定义是相同的。

结合上述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定义一些重要的指标:

  • 个人数字能力地图,即其在每一个领域的每一项能力上的成熟度集合;
  • 从事特定工作或完成特定目标所需要的数字能力组合;
  • 一个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课程的具体目标,是针对数字能力基础如何的人群(现状),帮助他们在特定数字能力上达到什么成熟度(目标)。

本文以下各章对数字素养框架的上述维度进行阐述,并给出对框架进行特定行业定制派生的思路,以及可用的相关资源与工具。

2 领域

本框架的领域集参考以下国际(建议)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上述主旨进行了优化调整:

  • 欧盟的《数字竞争力框架 The Digital Competence Framework for Citizens》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数字素养框架 Digital Literacy Global Framework》

注:下列各节标题开头方括号内为领域的标准序号,后面则为领域名称。

2.1 [0] 通用数字设备与应用软件

操作通用数字设备与通用应用软件,其中设备的使用包括各种输入输出组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耳机、显示屏、传感器等,也包括系统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网络浏览等。

2.1.1 [0.1]

使用智能电子设备 [反馈]

操作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电等智能化设备。

2.1.2 [0.2]

使用通用计算机设备 [反馈]

操作通用的个人电脑。

2.1.3 [0.3]

使用常用应用软件 [反馈]

操作常用的应用软件,包括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工具、通信协同工具等。

2.2 [1] 信息与数据

2.2.1 [1.1]

浏览、搜索和筛选信息与数据 [反馈]

在数字环境中浏览各种信息与数据,根据自身需求搜索有用的信息与数据,在多种格式及媒介的信息与数据中导航。

2.2.2 [1.2]

分析、比较和评价信息与数据 [反馈]

分析、比较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与数据的可信度,对信息和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得出相对可信的结论。

2.2.3 [1.3]

管理信息与数据 [反馈]

在数字环境中组织、存储和使用信息与数据,必要时对它们做结构化组织、清洗和加工。

2.3 [2] 沟通与协作

2.3.1 [2.1]

管理数字身份 [反馈]

创建和管理自己的一个或多个数字身份,能够保护自己的数字声誉,能够处理自己的数字身份产生的数据。

2.3.2 [2.2]

使用数字技术互动 [反馈]

使用数据技术进行沟通与互动。

2.3.3 [2.3]

使用数字技术分享 [反馈]

使用数字技术与他人分享信息、数据与数字内容,了解引用和注明出处的方式方法。

2.3.4 [2.4]

使用数字技术协同 [反馈]

使用数字技术实现多人协同,包括对协同的促进以及对协同环境中产生信息、数据与数字内容的管理。

2.3.5 [2.5]

使用数字公共服务 [反馈]

定位和使用政府及其他组织提供的数字化公共服务,了解在此过程中保护自身数字权益的方法。

2.3.6 [2.6]

网络礼仪 [反馈]

了解数字环境中使用数字技术及与人互动的行为规范和具体做法;了解并尊重数字环境中的文化与代际多样性,制定与特定受众相匹配的沟通策略及规范。

2.4 [3] 创建数字内容

2.4.1 [3.1]

创作数字内容 [反馈]

创作和编辑不同格式与媒体形式的数字内容,使用数字工具表达自己的想法。

2.4.2 [3.2]

数字内容再创作 [反馈]

修改、精炼、整合、改进已有的信息与数字内容,以创建相关的新内容、新知识。

2.4.3 [3.3]

版权与许可 [反馈]

理解版权及许可应用于数据、信息与数字内容的原理和实践,保证数字内容的创建与传播合规合法。

2.5 [4] 构建数字工具

2.5.1 [4.1]

规划与设计数字工具 [反馈]

理解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需求,设计可实现的、有助于提升数字环境运作效率的软件工具。

2.5.2 [4.2]

创建数字工具 [反馈]

规划和创建计算机系统可理解的指令,实现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软件工具。

2.5.3 [4.3]

管理数字工具 [反馈]

对数字工具的使用者提供持续运营、服务、技术支持和系统维护。

2.6 [5] 数字安全

2.6.1 [5.1]

对数字设备的保护 [反馈]

保护设备与数字内容,理解数字环境中的风险与威胁;了解安全与安保措施,适当考虑可靠性与隐私。

2.6.2 [5.2]

对个人数据与隐私的保护 [反馈]

保护数字环境中的个人数据与隐私;理解使用和分享个人身份信息的安全方式,以保护自己与他人利益不受损害;能够理解数字服务的“隐私政策”,尤其是其个人数据将被如何使用。

2.6.3 [5.3]

对个人健康与福祉的保护 [反馈]

能够在使用数字技术时,避免其对身心健康造成威胁;能够在数字环境中保护自己与他人利益不受损害(如网络霸凌);了解数字技术对社会福祉与社会融入的作用。

2.6.4 [5.4]

对环境的保护 [反馈]

了解数字技术及其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7 [6] 数字思维与问题解决

2.7.1 [6.1]

解决技术问题 [反馈]

确认和解决操作设备与使用数字环境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从故障检测到解决复杂问题)。

2.7.2 [6.2]

设计技术解决方案 [反馈]

分析问题和评估需求,评估、选择和运用数字工具形成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满足需求;必要时调整和定制数字环境以满足需求。

2.7.3 [6.3]

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 [反馈]

使用数字工具与技术创造知识、创新流程与产品。

2.7.4 [6.4]

数字素养提升 [反馈]

理解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提升数字素养;能够支持他人提升数字素养;紧跟数字化发展潮流寻求自我发展的机会。

2.7.5 [6.5]

计算思维 [反馈]

将可计算的问题转化为一系列有逻辑顺序的步骤,为人机系统提供解决方案。

2.7.6 [6.6]

数据思维 [反馈]

掌握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结论的原理、方法、工具及其局限性;能够有意识地设计数据的采集、清洗、统计、分析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与理论。

2.8 [7] 特定职业相关

以下两节用于特定职业、专业领域的能力扩展与派生。

2.8.1 [7.1]

使用特定专业领域数字技术与工具 [反馈]

2.8.2 [7.2]

解释和运用特定专业领域数据、信息与数字内容 [反馈]

3 成熟度

对特定领域(资源、能力、工具等)的掌握,分为以下成熟度等级: [反馈]

  1. 无:无认知,不了解,不使用;
  2. 了解:有了解,但无实践经验,或不能正确运用;
  3. 使用: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和从中受益;
  4. 引领:不仅能够正确运用和从中受益,还能够并愿意对身边其他人进行引导和培训,让更多人收益;
  5. 创造:能够并愿意进行创新的实践,为该领域改造现有工具或创造新的工具,从而提升该领域的能力水平。

一般来说,成熟度 $3$ ~ $5$ 是我们提升的目标,而 $1$ ~ $2$ 则用于识别目标人群现状;在提升目标中,成熟度 $3$ 是一般人群的提升目标, $4$ 是从事教育的人群的提升目标, $5$ 则是数字创新人群的提升目标。

我们一般使用如 $D< 领域序号 >L< 成熟度等级 >$ 的记法来表达特定领域的特定成熟度,如 $D0.2L3$ 就表示在 $0.2$ (使用通用计算机设备)领域达到了 $3$ 级(使用)的成熟度水平。

4 派生与修订

本框架的领域 $0$ ~ $6$ 均为通用领域,一般情况下不针对特定行业,也不需要进行派生或定制;在应用于特定行业时如需针对行业特色的能力进行定义,可以使用领域 $7$

本框架会不断更新和完善,如有任何建议和意见可致信 [email protected]

5 资源与工具

$TBD$

6 附:数字素养提升宣言

6.1 完整版

提升探索与学习能力比掌握静态知识更重要。

参与计算机科学普及教育是提升数字能力的最佳实践。

有趣又实用的课程是成功关键。用好大众喜闻乐见的数字教育和媒体工具。

构建全民参与的终身学习社会。

6.2 关键词版

Learning to learn

Computer Science for all

Next generation digital courses

e-Learning on any platform

Everyone and everywhere